中餐出海2025:上半年北美首店扩张全景解析

2025年上半年,虽然面临关税战的压力与不确定性,北美市场依然成为中国餐饮品牌全球化布局的“战略高地”。从纽约到洛杉矶,从茶饮到正餐,中餐企业以空前的密度与创新姿态涌入北美市场。这股浪潮不仅标志着中餐产业成熟的供应链和品牌运营能力,更揭示了全球化战略从“单点试水”到“系统作战”的跨越。本文通过盘点代表性案例,解析中餐出海的新模式与新挑战。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家高端中式餐厅内部,餐桌上摆放着精致的餐具和食物。餐厅的装饰融合了传统的中式元素,如悬挂的灯笼,以及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营造出温馨而优雅的用餐氛围。

​01 北美中餐首店扩张态势:多元品类齐头并进

2025年上半年的北美中餐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茶饮品牌延续了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以“高举高打”策略抢占核心商圈。霸王茶姬在洛杉矶Westfield Century City高端商场的首店选址颇具深意,紧邻比佛利山庄和西洛杉矶高净值人群聚集区,其推出的“中国茶+本土化创新”产品线,例如融入加州特色水果的限定茶饮,配合与当地网红博主的联合营销,迅速在年轻消费者中建立认知。与此同时,沪上阿姨纽约门店试营业首日便引发全天候排队,品牌将国内成熟的“鲜果茶”模式与北美消费者偏好的高甜度、高颜值相结合,推出区域限定款产品,成功撬动尝鲜心理。库迪咖啡则延续了国内市场的价格战策略,美东首店试营业期间推出0.99美元首杯饮品,以低于星巴克、蓝瓶咖啡50%的定价策略快速渗透市场。

Chagee Modern Tea House 洛杉矶门店外景,门口排队的顾客和黄伞下的接待台,右侧可见品牌宣传立牌。

地方特色餐饮的突破同样值得关注。花小小新疆炒米粉将地域饮食文化与社交媒体营销深度绑定,纽约首店推出的“爆辣挑战赛”通过TikTok话题发酵,单日吸引超300人现场参与,带动门店日均客流量突破800人次。而新梅华·江南雅厨以“苏帮菜非遗技艺”为卖点登陆旧金山湾区,人均80-120美元的定价直指高端餐饮市场,其招牌菜“松鼠鳜鱼”采用北美本地鲈鱼改良烹制,既保留传统工艺又兼顾本土食材适配性,开业首周即登上当地美食榜单前十。

快餐与卤味品类则展现出标准化复制的优势。紫燕百味鸡在纽约唐人街与法拉盛的双店齐开,主打预包装卤味和即食产品组合,通过“社区店+中央厨房”模式将单店坪效提升至国内门店的1.5倍。瑞幸咖啡曼哈顿门店的路透图显示,其延续了国内“小店快取”模式,极简工业风设计与周边传统中餐馆形成鲜明对比,未来或与星巴克展开差异化竞争。

两只红黄醒狮在纽约法拉盛紫燕百味鸡门前表演舞狮,背景是挂有彩球装饰的鲜红店面招牌,路人驻足观看。

02 战略升级: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

中餐出海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质变。早期品牌多依赖国内供应链“输血”,而亲热集团与美国日旺食品合资建立的火锅食材工厂,标志着产业进入“供应链本土化”新阶段。该工厂专项生产毛肚、千层肚等高净品食材,通过技术攻关将牛肚预处理损耗率从行业平均35%降至15%,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后,北美中餐品牌的原料采购成本将降低30%,配送时效从原先的5-7天缩短至48小时内直达主要城市。这一突破不仅缓解了食材依赖进口的痛点,更为火锅、冒菜等品类的规模化扩张铺平道路。

展示亲热集团多个品牌旗下的火锅及预制菜产品,包括毛肚、肥肠、牛肉片、菌菇等包装商品,排列整齐。

营销策略的本土化创新成为品牌突围关键。霸王茶姬与TikTok头部美食博主合作发起的“中国茶盲品挑战”,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200万次,成功将“原叶鲜奶茶”概念植入Z世代消费者心智。沪上阿姨则打通了中美会员体系,海外消费者可用国内积分兑换纽约门店新品,激活了北美600万华人社群的裂变传播效应。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品牌开始尝试跳出华人圈层,例如茉酸奶蒙特利尔首店的法语版菜单中,将“酸奶”译为“Yaourt Fusion”(融合酸奶),并加入枫糖浆、蓝莓等本地元素,非华裔顾客占比已达35%。

一张印有“More Yogurt”和“Montreal coming soon”字样的商场围挡广告图,背景为绿色奶昔饮品,预告6月中旬在蒙特利尔开业。

地域布局的集中化特征愈发显著。2025年上半年开业的10个品牌首店中,6家选址纽约,这座拥有超80万华人的城市已成为战略枢纽。曼哈顿中城、布鲁克林新兴商业区的租金较2023年下降12%,为品牌降低了试错成本;而法拉盛、唐人街等成熟华人社区则为初期客群提供了“保底流量”。这种“核心商圈+卫星社区”的布局模式,既保障了品牌曝光度,又实现了客群分层运营。

纽约时代广场人群熙攘,四周布满明亮的广告牌和剧院海报

03 行业反思:狂飙背后的冷思考

尽管中餐出海势头强劲,深层挑战已悄然浮现。文化适配度仍是最大考验,部分品牌照搬国内菜单设计,中文为主的品名和配料说明导致非华裔顾客点单率不足20%。供应链稳定性亦存隐忧,尽管本土化工厂即将投产,但北美冷链物流的分散性可能导致食材配送成本波动,某卤味品牌曾因配送延误导致单店日均损耗率高达8%。人力成本高企更是难以回避的现实,北美餐饮业平均时薪15-18美元,是国内的3-5倍,这对现制茶饮等依赖人工的品类形成利润挤压,据行业测算,茶饮品牌北美门店净利率较国内普遍低5-8个百分点。

成功的案例则提供了宝贵经验。新梅华·江南雅厨避开火锅、茶饮红海市场,聚焦高端苏帮菜的稀缺性定位,通过非遗技艺的文化赋能,将人均消费拉升至80美元以上,开辟了中餐品质化升级的新路径。花小小新疆炒米粉则展现了“文化符号商业化”的巧妙平衡,在社交媒体端强化“爆辣”标签吸引流量,实际门店推出微辣、酱香等多款改良口味,既保持差异化记忆点又拓宽消费群体。

江南雅厨餐厅一角,墙上挂有“SUZHOU CUISINE”霓虹字样,窗外绿意盎然,呈现江南风情。

04 未来展望:从1到100的进化之路

2025年的出海潮预示中餐全球化进入3.0时代。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餐饮品牌、供应链企业、数字化服务商正形成协同生态,某头部茶饮品牌的北美扩张就捆绑了国内POS系统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共同出海。资本市场的嗅觉愈发敏锐,红杉、高瓴等机构已在洛杉矶设立餐饮专项基金,下半年或将出现多起品牌并购案例。更深远的变化在于价值重构——中餐正从“廉价快餐”的代名词,转向“东方生活方式”的品质象征,库迪咖啡纽约门店的消费者调研显示,38%的北美顾客认为“中国茶饮代表新潮饮食文化”。 ​

两杯库迪咖啡分层冰饮特写,透明杯体呈现咖啡与奶液渐变,品牌标志清晰,暖木背景突显门店格调。

北美市场的阶段性突破,只是中餐全球化长征的起点。当首店开业的热潮褪去,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品牌力。这需要企业在本土化创新与文化根脉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成本控制与品质坚守中走出新路径。中餐出海的下半场,或将书写更多从“爆红”到“长红”的商业传奇。

上一篇
出海企业必读:八大法律风险全解析
下一篇
缅因州中餐馆老板遭ICE拘押超两周 社区老店突关引发震动

更多

欢迎订阅餐饮家杂志:

如果您希望每月收到我们的印刷版杂志,请输入您的姓名、电子邮件、餐厅名称及地址。

如果您只希望订阅我们的电子期刊,请输入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

 

成为《餐饮家》的撰稿人:

如果你对餐饮行业充满热情,并希望通过文字分享你的观点与见解,欢迎加入我们成为撰稿人。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成为《餐饮家》的受访者:

如果您是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并愿意分享您的故事和见解,我们欢迎您的参与!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安排采访细节。


合作咨询

我们欢迎与餐饮行业相关的各类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的团队会尽快与您联系,讨论合作的细节。


欢迎加入北美餐饮人社区

请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餐饮家小助手入群

扫码关注
《餐饮家》
微信公众号

餐饮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