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馆数十年来饱受犯罪困扰

夜晚街道冲突场景快照,多人物推搡打斗,车辆与建筑物背景。

3月3日,辽宁饭店打劫案在华人社区广泛关注下开庭。经过法院审判,四名华人的指控均被驳回(餐饮家直击:遭劫后反击,辽宁饭店“华人英雄”被迫站上被告席)。虽然这起长达四个多月的案件至此告一段落,但它再次触动了华人餐饮业主对犯罪侵扰餐馆经营所带来的痛楚记忆。以下是来自一直跟踪报道此事的餐饮家记者的手记。


文 | 餐饮家特约记者 Yixiao Ren编辑 | Lily


01 1907年就开始的抢劫

在华人餐饮业的圈子里,中餐馆遭遇抢劫早已不是罕见之事。尽管尚无公开的具体数据,但只要稍加搜索,便能发现近年来中英文媒体关于“华人餐馆遭受抢劫”的报道层出不穷。

这是一张列表图片,展示了2022年至2025年间(主要为2024年)针对华人社区的系列犯罪事件,包括盗窃、抢劫和枪击等。图片中详细列出了每起事件的日期、地点、受害者和犯罪行为的细节,反映了华人社区面临的安全问题。

最早被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的案件可追溯至上世纪初——1907年,奥马哈一位中餐馆老板被抢走100美元后,劫匪用菜刀将其残忍杀害。而最近的一起案件则发生在1月23日下午,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一名26岁的印度裔中餐厅送餐员遭遇抢劫及枪击,不幸当场身亡。

延伸阅读:康州中餐厅送餐员遭枪击身亡

从地理分布来看,这类抢劫甚至谋杀案的发生范围遍及全美各地,并非仅局限于中餐馆分布密集的东西海岸地区。从犯罪方式来看,劫匪不仅会公然进入餐厅内部作案,还会潜入餐馆老板的私人住宅深夜行窃,甚至假扮顾客在深夜拦截外卖员并实施暴力行为。由于这些抢劫案往往涉及持枪犯罪,中餐馆商家及个人受害者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一旦劫匪逃脱,不仅经济损失难以追回,刑事责任也难以追究。

面对屡次发生的针对华人餐馆的抢劫案,华人社区普遍弥漫着一种无力感。2013年发表于《Chinese American Forum》期刊的《The Sour Side of Chinese Restaurant》一文中,作者在谈及中餐馆面临的威胁时开篇便指出:“过去,针对中餐馆的抢劫、袭击,甚至是凶杀案件数不胜数,至今仍未有停止的迹象。”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现象至今依然存在?而作为华人餐饮从业人员,又该如何有效防范或应对?这是萦绕在许多华人餐饮业从业者心头的未解难题。

02 华人“好欺负”?

在美中餐馆及其业主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已持续数十年,案例数不胜数。华人律师孙澜涛向《餐饮家》分析说,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人们普遍认为华人手中持有大量现金。

2014年,黑人说唱歌手YG发布说唱歌曲《遇见劫匪》,因其歌词涉嫌教唆抢劫华人而引起轩然大波,包括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在内的华人群体全面强烈抵制,最终相关歌词被歌手删除,原版歌曲也从YouTube上下架。原文歌词写道:“首先,你要找一栋房子踩点。找一个华人社区,因为他们不相信银行账户。”(First, you find a house and scope it out. Find a Chinese neighborhood, ’cause they don’t believe in bank accounts.)

2024年2月春节前后,圣路易斯县警察局警告位于圣路易斯县西部的亚裔商户和家庭防范入室盗窃。一个月内,警方已接到7起来自亚裔企业主和员工的住宅入室盗窃报告。警方指出,亚裔家庭和企业成为目标的原因之一是社会上存在误解,认为亚裔不信任银行,喜欢将大量现金存放在家中。警局公共信息官特蕾西·帕努斯(Tracy Panus)在圣路易斯公众广播电台中表示,“我们希望澄清事实,一旦这些窃贼进入这些家庭,发现没有大量现金,他们就会停止作案。”

这的确是大多数美国人对亚裔,尤其是华人群体的固定化印象。据报道,今年1月初洛杉矶致命大火之后,灾区附近的一些华人餐厅出现拒绝顾客现金支付的现象,原因就是担心店内存放现金,会引来不法之徒趁火打劫。

而去年同一时间,纽约州科洛尼警方也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布信息,警告公众留意针对亚裔商户的入室盗窃犯罪。警方表示,犯罪嫌疑人可能利用亚裔社区不愿向警方报案的心理。自2021年到2023年三年间,科洛尼警方接到25起针对亚裔商户的盗窃案件,主要目标是餐馆和美发沙龙。副警长罗伯特·温恩(Robert Winn)对Times Union记者称,早在30年前他刚入职时,就注意到针对亚裔商户的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长期以来,来自警方及主流媒体的声音普遍认为华人不愿意报案。而这样的看法四十年前就已经存在。1986年1月5日,《纽约时报》刊发报道《一伙黑帮在长岛袭击华人餐馆》(A Gang is Preying on Chinese Restaurants on L.I.),其中提到,一名警探对记者表示他们已经知道当地中餐馆至少发生过两起未报告的抢劫案。“他们不想引起公众关注,不愿告诉我们被盗金额,也不愿引起任何注意。”他说。他认为由于语言障碍以及害怕报复的心理,导致受害者拒绝报告,使得调查工作受到阻碍。

这是当年一位纽约警官对经营餐馆的华人群体的直观印象,与近两年来自警方的观点并无太大差别。然而,近期相关媒体报道的案件中多次提到,遭抢的餐馆老板或员工都会第一时间积极报案,并配合警方调查。因此,“华人不愿报案”的说法或许在过去成立,但如今是否在无形中助推了主流社会将责任归咎于中餐老板和员工,即受害者本身?半个世纪过去了,警方仍在强调同样的“问题”,这是否有意无意地让主流社会回避了其应承担的责任?

从整体上看,华人“好欺负”的确说得没错。十年前,纽约布鲁克林的金隆中餐馆外卖小哥被抢劫围殴,餐馆老板何女士当时表示,“大家都很烦,也很怕,但为了混口饭吃,只能忍受。”她经常遭到抢劫和骚扰,“(犯罪分子)看准华人遇事忍让,英文又不好,觉得我们好欺负!”

语言障碍加上遇事忍让,就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靶子。不过,在一个自由的法治国家,如此“好欺负“又是否有它背后的原因呢?从历史角度看,社会体制又是否给华人提供了自由的发声平台呢?还是让本就内敛的华人群体不得不选择沉默?

19世纪,成千上万的中国男性从中国南方来到美国加州“金山”淘金,促成了美国第一批中餐馆的成立。1882年《排华法案》颁布,美国禁止华工入境,引发当时社会的反华情绪。1892年的《吉尔里法案》进一步加剧了对华人的限制。51年后,1943年《排华法案》被废止,华人在主流社会中已成为隐形的少数群体。冷战之后,中餐馆遍地开花,但这并不意味着华人企业终于拥有与主流社会平等竞争的权利。

在2018年1月的《杜克法律期刊》(Duke Law Journal)上发表的论文 《对华人餐馆的战争》(The War Against Chinese Restaurants)中写道:“洛杉矶将餐饮业的工作限制为公民专属,波士顿当局拒绝向中餐馆发放营业执照,而纽约市警察局则直接命令白人离开华埠。或许最有趣的手段是美国劳工联合会曾推动在所有司法辖区实施一项法律,禁止白人女性在亚洲餐馆工作。大多数措施最终失败或被废除。当然,工会并未消灭中餐馆,但亚裔仍然遭受损失,因为工会实现了他们更重要的目标,即将排斥华人的联邦移民政策扩大到所有亚洲移民。” 

去年10月,当辽宁饭店员工及顾客暴打劫匪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给华人争气。纽约东北同乡会的会长李香梅也在与《餐饮家》记者的交谈中提到,人们通常认为华人好欺负,而此事件在振奋华人心理上一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当然不再是几十年前《纽约时报》刊登文章评论中国人吃老鼠的时代,但那些社会情绪背后对华人群体的异见也许依然在塑造着华裔群体的某些特征。华人沉默、好欺负、更好抢、不为自己发声……这些标签有多少是本族文化的影响,又有多少是对生存环境的习得性适应,这也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03 华人仍须努力,美国尚需进步

根据美国餐饮协会数据,2024年美国餐饮行业总收入比2023年增长了约4.7%,新增餐馆数量超过了50,000家,餐饮行业正在经济复苏和消费推动下重新获得市场活力。而2024年华人餐馆在美国餐饮市场的占比已经达到15%,相比2023年增加了2%。在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中餐馆如何做好犯罪预防,如何应对紧急情况非常重要。

孙澜涛律师在辽宁饭店事件发生后对《餐饮家》记者建议,遇到任何事一定要报警,并去社区报备。除此之外,减少现金交易及做好安保措施也很关键。

但是,如果针对中餐馆的犯罪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这些预防或应对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早在2003年,一些侨领就提出了华人要一致对外的提议。当时,美国东海岸地区一些大城市接连发生中餐馆老板被劫杀的犯罪事件。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黄克锵在当时侨领们的会议上呼吁华人社区要拧成一股绳,只要有华人出事,就要一起声援。华人群体联合起来维护权益,也许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华裔的刻板印象。

二十多年过去了,辽宁饭店事件发生后,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李香梅对《餐饮家》表示,无论以何种方式将在法律范围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我们都不会漠视。”

改变整个社会对华人群体的刻板印象,其实需要主流社会的努力。刻板印象往往是主流社会对某一群体形成的固化认知,如果这种认知得不到改变,类似中餐馆频繁遭抢的事件仍会持续发生。真正的安全不仅需要华人内部努力争取,也需要美国社会的进步。至于这一过程是否漫长,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餐饮行业巨头发声, 白宫紧急延迟关税
下一篇
经营多家餐馆,华人三兄弟欺诈$280万新冠救济金被判刑

更多

欢迎订阅餐饮家杂志:

如果您希望每月收到我们的印刷版杂志,请输入您的姓名、电子邮件、餐厅名称及地址。

如果您只希望订阅我们的电子期刊,请输入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

 

成为《餐饮家》的撰稿人:

如果你对餐饮行业充满热情,并希望通过文字分享你的观点与见解,欢迎加入我们成为撰稿人。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成为《餐饮家》的受访者:

如果您是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并愿意分享您的故事和见解,我们欢迎您的参与!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安排采访细节。


合作咨询

我们欢迎与餐饮行业相关的各类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的团队会尽快与您联系,讨论合作的细节。


欢迎加入北美餐饮人社区

请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餐饮家小助手入群

扫码关注
《餐饮家》
微信公众号

餐饮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