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宣布对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实施“解放日(Liberation Day)”关税,引发广泛震动。
相比其他行业,餐饮业尤为脆弱:大量依赖进口食材的餐馆不得不面对成本大幅上涨、利润空间被快速压缩的艰难局面,多家业内协会更将其形容为一场“灾难性”涨价的开端。
关税升级:从“保护制造”到成本转嫁
根据白宫公布的新措施,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10%至25%不等的关税,官方称此举意在“提升国内制造竞争力”。但多家行业组织指出,关税往往会变成由美国企业与消费者埋单。美国全国餐馆协会(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表示,即使餐馆尽量采购本土原料,也难免依赖进口食材——一旦跨境物流与采购成本飙升,国内供应商也会“顺势”提价,令餐馆原材料费用节节攀升。
餐饮业首当其冲:牛油果、番茄等食材涨势明显
对餐厅而言,牛油果、番茄、辣椒、洋葱等蔬果大多依赖墨西哥、加拿大等地进口,供应商因关税上涨而“水涨船高”。部分美国零售超市现阶段的果蔬价格变动虽未立刻“爆表”,但中小型餐馆囿于规模较小、议价能力不足,更易先行感到冲击。
“供应商的报报价单几乎每周都在变,”科罗拉多斯普林斯King’s Chef Diner老板盖瑞·盖瑟(Gary Geiser)无奈表示,“我们想保证食材品质,但一旦售价升高,顾客可能却步;若咬牙不涨价,利润又被吞噬殆尽。”
“灾难性”涨价是否难以避免?
短期来看,一些大型零售商与连锁餐饮企业还能通过规模与市场分散减弱冲击,但对多数中小餐馆而言,关税可能在不久后就带来明显涨幅。供应商对关税政策的观望态度,也让价格在接下来的数月可能继续攀升。“如果关税不降,食材成本就难往回调,”业内人士担心,这意味着随时可能出现的“二次涨价”或“多次涨价”。
随着餐馆利润不断被挤压,业主除了裁员、缩减菜品选择外,别无太多退路。最终,价格压力很可能传递到消费者端,使普通民众的用餐成本显著上升。正如美国全国餐馆协会的警告:“当关税导致跨境供应骤然昂贵时,国内餐饮市场的每个环节都难以独善其身,所有人都将受到影响。”
中小餐馆:利润微薄下的两难困境
美国餐饮业向来竞争激烈,成本中枢包括食材、人力、租金与营销等多重因素,利润率本就不高。如今,关税增加的支出可能进一步逼近餐馆的“生存底线”。全国餐馆协会指出,受到影响最显著的是中小餐馆:
- 缺乏规模化采购:无法像大型连锁或跨国集团那样分散风险、与供应商讨价还价。
- 难以承担大幅涨价:顾客对餐饮价格上涨往往敏感,一旦菜单明显提价,客流量或急剧下滑。
- 就业与服务质量承压:削减成本往往意味着裁员或缩短营业时间,直接损及顾客体验。
多方态度与应对之策
尽管业界普遍表达担忧,亦有部分政客和团体支持特朗普的关税策略,认为这是为美国本土产业和农业争取更多机会。面对此局势,不少餐馆经理与行业协会呼吁:
- 深化本地化采购:加强与周边农场的合作,力求控制物流与供应成本。
- 调整菜品构成:减少对涨幅最大的进口原料的使用,以季节性替代品平衡菜单价格。
- 灵活分项涨价:避免一次性全线提价,让消费者逐步适应成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