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整体通胀率在2025年2月继续放缓至2.8%,但餐饮行业的价格压力仍显著高于其他消费领域。
最新数据显示,餐厅菜单价格单月环比上涨0.4%,创下自2023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而同期杂货价格则持平。
这一分化使得餐饮与杂货价格涨幅差扩大至180个基点,远超历史平均水平70个基点。
当餐饮/杂货价格差超过200个基点时,家庭外食频率将下降15%-20%。
多重成本压力
餐饮业价格持续走高的背后是多重成本压力:
食材成本:虽然小麦、咖啡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但特定品类如牛肉(价格较疫情前翻倍)和大蒜(每箱从60美元涨至120美元)仍处高位。禽流感导致鸡蛋价格同比飙升58.8%,单月再涨10.4%,成为通胀最大推手。
人工成本:餐饮业平均工资较三年前上涨18%,全服务餐厅人力成本占比已从疫情前28%升至35%。
政策影响:3月起实施的钢铁铝材关税推高设备采购成本,经济学家预计相关影响将在未来数月传导至终端消费。
西部区域餐饮通胀达4.3%居全美之首,中西部最低为3.2%。业态层面,全服务餐厅价格同比涨3.7%,略高于快餐的3.5%。这种差异反映出高端餐饮更强的定价权,但也可能加速客流向性价比更高的快餐转移。
企业策略调整
面对成本压力,连锁品牌采取差异化应对:
- Shake Shack宣布未来三年价格涨幅控制在2%-3%,强调“回归常态化定价”;
- The One Group Hospitality则仅对受大宗商品波动影响的品类调价,避免整体菜单提价;
- 中小型餐厅更依赖数字化降本,通过动态菜单调整和供应链AI预测降低损耗。
未来风险与挑战
尽管当前餐饮通胀低于2022年峰值(全服务餐厅9%),但洛约拉玛丽蒙特大学教授Sung Won Sohn警告,新关税可能导致通胀反弹。据测算,钢铁关税已使车辆采购成本单月增加3%,后续或影响厨房设备更新费用。此外,杂货价格涨幅放缓(当前1.9%)与餐饮价格差距拉大,可能触发消费者“居家替代”行为,重演2023年客流量下滑危机。
餐饮软件服务商Restaurant365指出,当前环境下需“利润与客源留存精密平衡”。这要求企业不仅控制成本,还需通过体验升级(如限时套餐、会员积分)增强价格敏感客群的粘性。历史经验表明,当餐饮/杂货价格差超过200个基点时,家庭外食频率将下降15%-20%,这一临界点或成为行业未来预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