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Sifu:中餐数字化转型的北美标杆

复制本文链接
《餐饮家》(The Restaurateur)2024年4-5月刊封面,浅米色背景,突出“中餐正在崛起”主题,两位男士半身像,下方标注“第二届餐饮家金像奖提名”等信息。

《餐饮家》自创刊以来,深入接触了很多优秀的餐饮家,有一个“神器”经常被他们提起。

十年来,使用这个神器的餐馆与全美餐饮业平均水平相比,销售额高出11个以上的百分点,总计收入增加了28亿1726万美元。

在《餐饮家》2024年4/5月合刊的封面报道中,我们报道了这个在十年来为美国中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神器及其创造者。

文,编辑 I Lily Qin

2022年8月,新冠告退。Kevin Wu在底特律北郊的诺维(Novi,MI)小镇开起了他的第一家餐馆——川菜坊Szechuan Fan。

学了十几年的IT,在美国最大食品供应商Sysco干了十几年,尽管做了多年的餐饮运营咨询顾问,但亲自投身其中,去实打实地运营一间餐馆,Kevin Wu不敢掉以轻心。
为迈好事业的第一步,Kevin做了很多研究。除了餐馆的选址、试菜、定位,选择POS机系统是他花了最多时间的。

市面上,大大小小有十几种餐饮POS机系统,他拿出读书时赶论文的劲头一一对比,参加展会,实地考察,zoom meeting,甚至还做了表格。最终,他选定了一款“神器”。
Kevin告诉《餐饮家》,他选择的标准就是要好用、要同时有中英文界面,还有一点他很看重,就是服务。

出了状况,或者有什么疑问,最好马上有人能跟进。有的供应商到了节假日就找不到人了,餐馆恰恰是节假日才最急迫的。而这家供应商真的能做到24小时都在。

这种被在乎的感觉让他很放心。

而真正让Kevin钟意的,其实是它远远超出了一个POS机,还帮他在网上搭建了Szechuan Fan的虚拟餐厅,相当于他一下子开了两家店,营业额倍增。

不到一年,餐厅业务量已经很稳。Kevin开心地说:

我开这个餐馆就是想用正宗的中餐去征服所有美国人的胃,白人的、黑人的、西裔的、印度人的……现在我真的做到了!

就通过这个神器,真的能让我事半功倍。我省了起码三分之一的人工。

我跟一个朋友推荐,她说员工已经习惯了正在用的一款POS机,怕麻烦不肯换。我笑她有电脑了你还在用算盘。他们餐厅12个人,我这边只有4个人,可是他们的业务量只有我的一倍。

平时不忙显不出来,一忙起来,我这个优势就出来了。我不需要人听电话,也不会出错,沟通成本极大降低。客人下的送餐单,直接进厨房,既省了人工,更减少了差错率。

这个神器比麦当劳还先进。麦当劳今年才可以通过APP送薯条,我早都开始弄了。

为了鼓励客人去我的网站下单,我专门设置了网上下单优惠。而且,我也不用担心被外卖平台抽水太多,业务多的时候可以改为自家派送。

因为是自己的网站,根本不怕因平台转换丢失客户。

让Kevin Wu赞不绝口的这个种器,叫做MenuSifu。

Menu是菜单的英文,而Sifu则是不折不扣的中华词汇,就是粤语对大师的尊称“师傅”的谐音。顾名思义,MenuSifu是餐饮管理的大师。

《餐饮家》自创刊以来,深入接触了很多优秀的餐饮家。MenuSifu是被他们经常提起的一个名字,Kevin Wu就是其中之一。

市场数据也的确验证了MenuSifu作为餐饮管理神器在这个行业的影响力,从2017年起至今,MenuSifu就一直是北美亚餐市场占用率最高的餐饮管理系统。

雨后纽约唐人街街景,湿滑街道反射建筑行人,红砖建筑挂中英文招牌(如“HAPPY VEGGIE RESTAURANT”),交通灯间挂中国结,展现多元文化都市气息。

2024年,是MenuSifu成立十周年。《餐饮家》获得的一份教据报告显示,这十年来,MenuSifu一共帮助了数万家餐厅,其中大部分由华人企业家经营。

据MenuSifu进行的测算,使用MenuSifu的餐馆,平均年销售额均比同期餐饮业的平均增长水平有相当大的提升。
新冠疫情后,全美餐饮业迅速恢复,销售额上升22.59%,而MenuSifu的用户上升幅度则达到了35.04%,较行业平均水平增加了12.45个百分点。

而在全美餐业因shutdown出现断崖式下滑的2020年,平均下降率达到17.37%,MenuSifu的用户下降率仅为11.94%,平均每店比行业平均少损失5万9418美元。

MenuSifu估算,十年来,使用MenuSifu的餐馆与企美餐饮业平均水平相比,销售额增长高出11个以上的百分点,总计收入比行业平均水平增加了28亿1726万美元。

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数字。尤其是,这个沉甸甸的数字大部分是由华人餐馆创造的,其中的意义对于华裔来讲就格外突出。

2024年不仅对于MenuSifu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纪年。中餐也在这一年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随着又一波新的华人移民潮涌来,雄心勃勃不甘雌伏的餐饮资本也怀着激情蓄势待发,澎湃而来。

作为近十年来对美国中餐发展居功至伟的科技企业,MenuSifu势必将会成为美国中餐新发展的关键一环。

为此,在MenuSifu十周年庆典之际,《餐饮家》多次采访了这家公司,并与两位创始人展开了深度对话。

《餐饮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MenuSifu的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宇说的一句话。他判断,中餐在美国餐饮文化中日益占据主流地位,“中餐在美国的崛起是不可逆的趋势”,MenuSifu公司正全力推动中餐发展。“只要中餐在美国还没有排到第一,我们的使命就没有完成。”

01 餐饮双侠

在餐饮江湖中,有两位行走的侠客。

一位是王强,求学期间送过外卖、当过服务员、管理过各种餐馆,他的足迹遍布每一寸土地,尝遍了餐饮的酸甜苦辣;

另一位是李宇,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科学精英,每日驰骋于数据的海洋,以智慧与力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在命运的安排下悄然相遇。

2013年,王强找到了李宇。他们一个对市场脉搏了如指掌,一个擅长剖析数据奥秘。两人心意相通,决定携手闯荡一番事业。

他们将目光投向美国亚餐市场,广发英雄帖,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江湖豪杰,共同孕育出了以POS系统为核心的餐饮管理系统MenuSifu。

时光荏苒,十年光阴转瞬即逝。MenuSifu已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北美餐饮科技领域熠熠生辉。

它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助力餐馆老板们挣脱了旧有的束缚,实现了运营和管理的飞跃,让整个餐饮业焕发出崭新的生机。

十年磨一剑,这十年,对王强和李宇而言,是MenuSifu推动餐饮业数字化进程的辉煌十年,更是他们个人梦想与情感交织的十年。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技术并非冷冰冰的代码和数据,而是能够温暖人心、改变生活的强大力量。

两位戴眼镜男士合影,后方男士穿深蓝西装配浅蓝衬衫,前方男士穿浅灰衬衫抱臂,黄色背景,表情自然,似工作场合交流。

2010年,在美国旧金山欧巴布也那艺术中心,苹果公司举办了一场震撼全球的新品发布会,一款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电子产品惊艳亮相,它就是iPad平板电脑。

这款革命性的产品一经问世便席卷全球,成为无数人工作、娱乐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许多行业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餐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却显得步履蹒跚,许多餐馆老板仍依赖老旧的台式电脑,与时代脱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强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餐饮行业的热爱,决心做一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帮助餐饮行业的事情。

多年的一线经验,让王强对亚餐行业的种种困境与落后了如指掌。

他亲眼目睹了服务员们疲惫不堪地忙碌于手工点单、手工结账之间;而老板们则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派发传单方式进行宣传,对社交媒体的力量一无所知;更令他痛心的是,市场上缺乏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整个行业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正是这些痛点,让他看到了亚餐行业在数字化道路上的巨大潜力。

当时的王强已经拥有一家专注于软件系统分销的公司,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人脉后,他毅然选择再次创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强满腔热血地四处奔走,发掘志同道合的伙伴。尽管遭遇了无数次的挫折与拒绝,但他从未退缩。

“大概找了四五十个人吧,碰壁成了家常便饭。”回忆起那段时光,他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但我始终相信,真挚的目光和坚定的决心,总是能打动到一些人。

两个月后,李宇遇见了王强。

当时的李宇,正沉浸在数据的世界里,试图从繁杂的信息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他研究的项目“电子病历的二次利用”,旨在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为药物效果评估和人工智能诊断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面对王强的邀请,李宇起初是犹豫的。

他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眼前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边是关乎全人类健康的崇高使命,一边是餐馆老板们的运营管理问题,”他坦言道,“我对后者完全不感兴趣啊!”

说到这里,李宇的思绪飘回了那个在哥大教室的夜晚:王强扛着一台笨重的台式电脑走进来,伴随着一声“哐”响,电脑重重落在桌上。

他开始展示这个餐馆老板们仍在使用的老旧系统,并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梦想——打造一个“餐饮界的阿里巴巴”。

李宇被王强的热情所感染,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行业。那一刻,一个全新的世界仿佛在他眼前展开,等着他去探索、去征服。

那晚的会议持续了很久,李宇与王强找到了共鸣。很快,一支充满干劲与才华的技术团队迅速组建起来。

李宇和其他几名成员利用课余时间紧锣密鼓地研发系统,王强则肩负起了销售的重任,四处奔波寻找投资。

当时,他们正埋头于电子菜单的研发,恰逢《功夫熊猫》在美国热映,主角阿宝与师傅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中国文化中,厨师常被尊称为“师傅”,而这一称呼又蕴含着敬意与传承,于是“MenuSifu”的名字便应运而生了。

“我曾夸下海口,这个项目我们三个月就能完成。但十年过去了,我们还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李宇自嘲道,并进一步解释说,“它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其难度就隐藏在那些看不见的细节之中。餐饮市场的多样性导致了业务流程的千差万别,而这些纷繁复杂的流程又对软件的灵活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可能需要同时应对数十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变化。”

就这样,李宇与小伙伴们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周末再聚在一起开会,数月后便推出了MenuSifu的1.0版本——尽管这个版本并没有完全达到他们最初的设想和期待,更像是一个权衡与妥协的结果,但时间不等人,此时距离MenuSifu成功售出第一单已经过去了一周,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快马加鞭地继续迭代和完善产品。

随着项目的推进,创业的艰辛与挑战愈发显现。团队成员也从最初的八人减少到了四人。

“起初,我还想着等公司成立时,就把家里那幅‘八仙过海’图挂在办公室的墙上。谁曾想,这‘八仙’后来都各显神通去了。”

提及此事,李宇语气中满是对过去同伴的怀念,也有对那段艰苦创业历程的淡淡幽默。

他不是没有迷茫的时刻。曾经有一段时间,李宇反复问自己,自己的选择是否背离了社会责任,是否能在其中找到如同解决全人类健康问题那般的成就感?在与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的交流中,他找到了答案。

姬十三告诉他:“创业与科研,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基于假设不断地尝试、犯错,直到找到正确路径。看着一个初步的想法逐渐成熟,就像看着一个孩子慢慢长大,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

这番话让李宇豁然开朗,借助技术的力量,去改善那些勤劳而可爱的餐饮人的生活,这不正和科研一样,能带来无尽的成就感吗?

约25人团队在明亮办公室合影,前景男士穿浅色衬衫,后排人群或站或坐,部分做胜利手势,背景有玻璃隔断、黄色标志,氛围轻松愉快。

“餐饮行业由于高度碎片化的特点,难以被现代科技之光照耀,但它对技术的需求又是巨大的。”李宇说,“餐饮行业让我与这个世界建立了更深层的联系,我也相信,它更需要我。”

自此坚定了目标,李宇与王强携手并肩,一个专注系统的研发,一个致力寻找资源,他们如同两把锋利的剑,相互配合,共同铺展了 MenuSifu 飞速发展的十年。

02 革命

2014年的圣诞节,为了给MenuSifu的第一位客户安装系统,王强与李宇踏上了远赴加拿大的旅程。

出发前,纽约晴空万里,新闻中却突然传来了加拿大遭遇雪灾的消息。

两人立即致电老板了解情况,但老板似乎对他们的担忧不以为意,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说不用担心。

尽管内心有些忐忑,考虑到此行对公司极为关键,两人还是决定前往。

当车子驶近缅因州时,大雪纷飞,能见度急剧下降。

由于没有提前准备雪胎和防冻液,他们在雪地里举步维艰,雨刮器刮过的玻璃又迅速结起了冰花,视线变得愈发模糊,两人常常需要将头伸出窗外,才能勉强看清前方的路况。

途中,他们找到一家加油站,换上防冻被后才得以继续前行。

等到了加拿大,整个道路已被一层厚厚的冰覆盖,他们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还是频繁失控,几次险些撞到路边。那辆原本在公司成立时才购置的新车,在短短几小时内变得伤痕累累。

后来,他们才从新闻报道中得知,那一年的雪灾异常凶猛,仅加拿大的一条国道上就发生了上百起交通事故。
每当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旅程,两人总会相视而笑,戏称自己是“用生命在创业”。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据李宇回忆,他们要安装POS机的餐厅位于魁北克蒙特利尔附近,当地有个特殊的装置叫做“税控机”,所有交易小票都需要通过它同步至税务局。

第一次听说税控机的两人顿时傻了眼,火速联系了远在纽约的同事,通过远程协作,通宵达旦地调试,最终攻克了这个难题。

在法语区的魁北克,餐馆系统必须支持中、英、法三种语言同时运营。这无疑又给他们的工作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整整一个星期,他们几乎每天都泡在餐馆里,一遍遍地改进系统,优化语言设置。正是因为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让MenuSifu后来具备了多语言运营的能力,也成为了他们的一大竞争优势。

这家餐馆也成了他们的最忠实客户之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MenuSifu的产品。

在王强、李宇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MenuSifu从最初的理念逐渐蜕变为一个备受市场青睐的品牌,并成功吸引了投资人的目光,为他们带来了宝贵的第一笔投资。

时间回到2015年,当时王强正在前往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路上,准备参加一场重要的投资活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的车猛地撞上了路障。

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他却表现得异常冷静和乐观:“每当坏事发生,好事总会随之而来。”

那场活动汇聚了来自MIT和哈佛的精英学子,他们怀揣着各自的创业梦想,竞相角逐真格基金提供的十万美金投资。

MenuSifu原本并不在入选名单之列,但王强不甘心错过这个机会,主动联系了真格基金的投资经理和MIT的主席,不断与对方沟通,最终争取到了两分钟的项目展示的机会。

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在会上说的前三句话:“这两分钟,是我32年来最珍贵的两分钟;我要做餐饮界的阿里巴巴:我的名字叫王强。”

话音刚落,现场爆发出一阵哄笑。原来,真格基金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也叫王强,他和另一位创始人徐小平就坐在台下。

这意外的巧合,让王强成功地吸引了对方的注意。会后,徐小平主动与他握手,并交换了微信。

第二天回到纽约,他们又一起参加了哥大的另一场宣讲会,王强在会上再次分享了自己的目标和团队的组建过程。
徐小平听罢当即拍了板:“像王强这样的创业者就是我们要找的人!”2015年2月,刚给员工发完工资的MenuSifu,就收到了真格基金的500万元投资。

随后,MenuSifu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稳扎稳打,于2018年初获得了丰元创投和颉羿资本的A轮投资,市场占有率实现了惊人的十多倍增长。

2022年,MenuSifu又完成了由挑战者风险投资领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累积客户突破上万家,业务从最初的POS系统逐步扩展到了支付公司USEZPAY、帮助商家营销和增长的Mealkeyway点餐平台以及帮助商家金融支持的Ezcapital,真正做到了餐厅的“一站式”服务。

几年过后,当李宇问及徐小平为何决定投资MenuSifu 时,徐小平回答说:“我们只投那些非做这件事情不可的人。”而在他们眼中,王强正是那个“非做不可”的人。

03 缝缝补补

王强身上总带着两部手机,一部用来与投资人联系,另一部则存了1500至2000位餐馆老板的微信。

回忆起创业初期,他经常穿梭于城市的街头巷尾,与餐馆老板们倾心交谈,为他们安装设备,耐心培训。

那些日子,餐馆仿佛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与老板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王强向《餐饮家》提到过三位他印象深刻的餐饮家:一位是来自福州的卢老板,尽管他读书不多却拥有宽广的胸怀。

“他是一个很有格局的人,很乐意帮助身边的人一同创业开餐厅,身边团结了很多愿意和他长久合作的朋友,”王强说,“这种格局和奋斗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Gary,MenuSifu最早期的100位客户之一。在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功能不够完善时,他常常打电话给王强,毫不留情地指出问题所在,有时甚至言辞激烈,让王强觉得很对不住他,并发誓一定要做得更好。

尽管Gary的批评直接且严厉,他却从未要求过退款。这种坦诚与理解,不仅为MenuSifu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意见,也激励着团队不断进步,努力改善产品。

还有一位同样来自福州,是一家日料店的老板。认识他时王强还没开始创立MenuSifu。

有一次,王强见到他问及餐厅的经营状况,这位老板突然低下头,哽咽着说:“我的店关门了。”王强深感震惊,因为这家店开业不过八个月,老板当时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老板随后含泪说,由于选址不当,他和妻子辛苦积攒多年的积蓄付诸东流,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谈及此事,王强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遗憾:“如果放在现在,借助大数据的力量,他所遭遇的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这段经历让王强更加坚定了帮助餐馆老板走出困境的信念,而这一信念,也早已深深烙印在MenuSifu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中。

2020年3月,纽约市因疫情陷入停摆,餐饮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MenuSifu的业务也随之停滞,前景一片黯淡。

正是在这时候,李宇领导的技术团队通过数据分析,捕捉到了一线生机。他们发现,由于人工短缺,外卖并没有如想象中大涨,反而是“自取”业务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短短一个月内就涨了三倍之多。

李宇迅速召集了公司里的精英团队——一位项目经理、一位产品经理、一位研发人员和一位运营人员。

他指着报告上的曲线对他们说:“看,这条曲线预计还会持续上升,这是唯一的一张王牌。虽然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但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围绕这个趋势,李宇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紧迫的项目计划。他强调了几个关键要求:首先,由于公司的处境并不乐观,投资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规模不能太大,以免给客户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速度要快。

4月20日,项目正式立项。在接下来的20天里,团队成员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研发一线,只用了短短的20天,就成功推出了以“非接触”自取为场景的新产品。

这套系统对餐馆老板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它不收取安装费,只在产生订单时收取一美元,并免费为餐馆提供印有二维码的开业海报,既告知营业信息,又方便顾客扫码“非接触”点餐。

这一创新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餐馆因此成功渡过了疫情难关,MenuSifu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逆境中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

五人戴口罩站在物资推车旁,推车有多层纸箱,左侧女士戴白手套,右侧有蓝外套女士,背景室内,展现团队协作与物资捐赠场景。
三人穿黑色带标志上衣站成一排,身后堆叠“Large”纸箱,左侧女士握拳,中间男士抬拳,右侧男士竖大拇指,背景有工具杂物,氛围积极向上。

王强补充说,疫情期间是他这辈子收到感谢信最多的一次,餐馆老板们纷纷感谢他们在困难时期为餐饮行业所做的努力,真正帮助到了餐厅,“这一刻,你会深深明白创立MenuSifu的意义,MenuSifu的每一位同仁都在齐心协力,共同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且充满使命感的事。”

疫情结束后,“非接触”系统转型成线上代运营MealKeyway,继续帮助餐馆老板改善经营,MenuSifu在餐饮数字化进程上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疫情笼罩下的纽约,仇亚事件频发,族裔间的气氛变得剑拔弩张。

“我们身边有来自各个族裔的朋友,他们都是善良、正直的人。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种族问题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触发非理性的冲突与对立。”李宇继续说道,“这世界虽然破破烂烂,但总有人在缝缝补补。虽然我们只是一家企业,但MenuSifu 不能坐视不理。我们要做些什么,来修补这些裂痕。”

于是,李宇和市场部的团队设计了一系列美食公益海报。

海报上,咖啡与奶茶、拉面与意大利面、寿司与饺子等来自不同文化的美食卡通形象手拉手站在一起,共同传递着一个强而有力的信息:“Food Brings Us Together”。

卡通风格插画,浅蓝与米黄背景,左侧珍珠奶茶、咖啡,右侧意大利面、拌饭,均带笑脸,上下方均有“Food Brings Us Together”英文标语,传递食物联结情感的主题。

这些海报很快被免费分发到纽约的各个餐馆,店家们纷纷将它们张贴在显眼的位置。

李宇希望,这些海报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提醒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意识到仇恨是可以被治愈的。

不仅如此,李宇还联合餐馆老板们发起了捐赠口罩的倡议,这一行动立即得到了众多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响应,防疫物资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当地警察局和消防局。

每当回想起那段充满挑战的日子,李宇心中总会涌现出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每一个决策对他来说都至关重要。

为了给自己加油鼓劲,他常常用电影《奇异博士》中的一幕来激励自己:古一法师在临终之际,将衣钵传给奇异博士,对他说,“没有人是完全准备好的,而且你也无法选择时机。

在面临重大选择和责任时,每个人都会忐忑不安。”李宇说道,“但正是这些关键时刻,需要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责任、积极面对,唯有迎难而上,才能找到出路。

04 下一个十年

两位亚裔男性创始人(程孝明、张鹏程)半身肖像,背景浅褐色,文字突出“中餐正在崛起”“一家华人公司正努力让中餐成为全美第一”及“餐饮双侠”“HI SIFU”等主题。

十年前,李宇还是哥大青涩的学生哥时,常去附近一家名叫 The West Place的美式中餐馆。

每次去吃饭,他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那些博大精深的中华烹饪技艺煎炒烹炸、八大菜系,都到哪里去了?那时的李宇,对中餐在异国他乡的呈现方式感到困惑与不解。

然而,随着逐渐深入餐饮的世界,李宇开始发现,餐饮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与商业的交融与碰撞。
文化需要慢慢融入,而商业则需要餐饮人一代代去搭建。

如今,美国的餐饮行业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模样,站在新十年的起点,王强和李宇这对黄金搭档满怀信心。

王强表示,随着技术的革新,MenuSifu的产品线也将与时俱进,并在未来有望突破亚裔市场的局限,进军主流市场。

他提到,过去的十年里,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提升了餐厅的管理效率,而未来的十年,数字化技术将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厨房智能设备的升级和餐厅后厨的自动化进程。

他补充说,因为热爱餐饮行业,MenuSifu的目标远不止于帮助餐饮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升效率、增加营收等方式,推动整个餐饮生态的蓬勃发展,帮助餐厅成功。

李宇心中早有蓝图,他计划将MenuSifu打造成餐厅的中枢大脑,全面提升经营效率,实现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推动金融管理的自动化。

同时,他还致力于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让科技与餐饮深度融合,为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李宇说,中餐在美国餐饮文化中日益占据主流地位,中餐在美国的崛起是不可逆的趋势。“只要中餐在美国还没有排到第一,我们的使命就没有完成。”

你可能还喜欢

上一篇
北美中餐大腕齐聚芝加哥,第二届餐饮家金像奖揭晓赛果
下一篇
纽约兴起中餐厅开店潮

欢迎订阅餐饮家杂志:

如果您希望每月收到我们的印刷版杂志,请输入您的姓名、电子邮件、餐厅名称及地址。

如果您只希望订阅我们的电子期刊,请输入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

 

扫码关注
《餐饮家》
微信公众号

餐饮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成为《餐饮家》的撰稿人:

如果你对餐饮行业充满热情,并希望通过文字分享你的观点与见解,欢迎加入我们成为撰稿人。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成为《餐饮家》的受访者:

如果您是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并愿意分享您的故事和见解,我们欢迎您的参与!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安排采访细节。


合作咨询

我们欢迎与餐饮行业相关的各类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的团队会尽快与您联系,讨论合作的细节。


欢迎加入北美餐饮人社区

请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餐饮家小助手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