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出海用工困境:成本、合规与文化的三重挑战

在风云变幻的餐饮行业,每一位餐馆老板都在探索盈利之路。《餐盈之道》专栏, 助力餐饮人洞察行业趋势,把握经营要诀,迎接市场挑战,在变化中稳健前行,实现长久盈利。这里, 我们提供深度行业观察, 分享实战经营策略, 探讨最新市场动态,助力每一位餐馆老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破局突围 。

【本期嘉宾:胡北辰】

亚裔经营者双手插兜凝视远方,浅灰毛衣叠搭衬衫体现专业感,背景暖棕墙面暗示餐厅环境。代表出海品牌决策者正权衡供应链成本(美国厨师$6000月薪占售价60% VS 国内¥8000)与本土化策略(芝士虾仁饺改良),需用机械臂技术破局人工困局。

胡北辰:WEFOOD餐饮咨询平台高级顾问,ESSENT CAPITAL创始合伙人,餐厅投资、选址、运营管理专家。

WEFOOD品牌的官方标志,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的现代设计

WEFOOD餐饮咨询公司: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纽约,专注于为北美餐饮企业提供行业数据分析报告和定制化咨询服务,为餐饮品牌和供应链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凭借对餐饮市场的深刻洞察和丰富的行业经验,WEFOOD因其独有的餐饮数据库和全产业链的合作伙伴网络,已成为餐饮企业在北美市场拓展业务的首选品牌。

文 I 胡北辰

编辑 I Lily

在近几年中国餐饮品牌的出海浪潮中,美国市场无疑是许多企业家眼中的必争之地。无论是纽约、洛杉矶这样的超一线城市,还是芝加哥、休斯顿、湾区等核心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饮品牌试图在北美市场复制国内的成功经验。然而,伴随着这一波全球扩张热潮,一道绕不开的现实性难题愈发凸显:用工困境。

相比国内成熟而灵活的餐饮用工生态,美国市场在人工成本劳动法规定文化习惯乃至灰色用工生态等多方面,呈现出系统性、结构性的巨大差异。对于擅长在国内高效率运作的人力资源模式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些差异往往意味着极高的学习成本与管理压力。

01人工成本高企:中美薪资结构截然不同

首当其冲的是成本压力。以纽约、洛杉矶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目前最低工资已普遍上涨至每小时16美元以上,部分地区和岗位甚至更高。而在真实的招聘市场中,想要雇佣到有一定经验的厨房工作人员,实际时薪往往需要从18美元起步,后厨的核心技术岗位如炒锅、切配等,时薪甚至要达到20美元以上才能找到合适人选。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严格的劳动法加班制度让这一成本进一步放大。每日工作时间一旦超过8小时,加班部分需支付1.5倍工资。更现实的是,对于以出品复杂著称的中餐炒菜馆而言,像炒锅这类技术岗位,很难通过拆分成“两班倒”来消化工时,导致合规做的企业,加班成本几乎成为常态性支出。高劳动强度叠加高加班溢价,让用工成本迅速攀升。

与西式快餐相比,中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复杂的烹饪工艺与菜品丰富度,这也意味着极度依赖高技术含量的后厨人力。在国内,熟练厨师的培养体系相对完整,市场上存在大量经过系统训练的技术工人。但在美国市场,这类人才供给极为稀缺,形成了结构性短缺。

与此同时,纽约、洛杉矶这类高消费城市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对于炒锅这种技术型后厨工人而言,想要在当地维持基本生活,税后月收入至少需要达到5500美元。倒推回企业端,考虑税前薪资、社保、医保、企业税赋等一系列成本,单名技术工人的综合用工成本很容易突破每月1万美元,甚至达到1.2万美元。这对于利润本就微薄的餐饮行业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成本压力。

餐饮出海用工困境配图:厨房内三位厨师专注包制中式面点,近景人物正将馅料填入面皮,操作台摆放成排待煮的饺子与馄饨,蒸汽氤氲中展现人工密集型工序。身着标准白色工服与厨帽的团队分工协作,呼应文中高技术人力稀缺、工序流程化难等核心议题。

03 半合规用工现象背后的灰色现实

更具复杂性的难题在于:在北美餐饮行业,尤其是中餐领域,长期存在着半合规、甚至灰色用工的普遍现象。许多一线操作工习惯以“现金工资+小额支票”的方式领取薪资,背后隐藏的是对美国税收和福利制度的系统性利用。

在美国,年收入在1.5万美元以下的个人可被认定为低收入群体,享受联邦医疗补助(俗称白卡)、退税、住房补贴、交通半价等福利。为了获得这些福利,不少员工主动压低报税收入,通过现金结算的方式逃避税收。这种长期形成的行业潜规则,使得不少中餐企业即便有心完全合规,也面临招工困难与用人成本失控的两难境地。

04 文化落差带来的用工管理焦虑

除了薪资结构与合规困境,更让出海中国餐饮企业主深感焦虑的,是根植于文化差异下的用工心态。美国整体的劳动文化强调权利意识,员工普遍界限感强烈——打卡上下班严格按时,临时不适可以随时请假,节假日坚决拒绝加班。而当企业因业务波动临时需要调度排班时,很多员工并不会表现出国内常见的灵活性与责任感。

在管理层面,因批评或沟通不当引发辞职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加之美国就业市场流动性高、选择丰富,餐饮业普遍呈现出“一人一个岗,甚至缺编运行”的用工状态。很多餐饮创业者不得不亲自下场,临时补位填坑。用人短缺成为出海企业在美国日常运营中的常态焦虑。

05 用工困境是一道系统性门槛

可以说,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美国,所面临的用工困境并非某一层面的问题,而是制度性、文化性与经济性系统失配的结果。从高企的人工成本,到合规与灰色用工生态的矛盾,再到深层的劳动文化差异,中国企业家们在美国遭遇的是一套全新的商业底层逻辑。

真正想要在美国市场扎根立足,靠的不仅是产品和品牌,更需要对当地用工制度、文化心态、员工心理有深刻理解与适应能力。否则,在看似无限广阔的北美餐饮蓝海背后,极有可能被一环又一环的人力资源困局所拖垮。

下一篇
中餐饮品数据:碳酸饮料占48%成佐餐之王

更多

欢迎订阅餐饮家杂志:

如果您希望每月收到我们的印刷版杂志,请输入您的姓名、电子邮件、餐厅名称及地址。

如果您只希望订阅我们的电子期刊,请输入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

 

成为《餐饮家》的撰稿人:

如果你对餐饮行业充满热情,并希望通过文字分享你的观点与见解,欢迎加入我们成为撰稿人。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成为《餐饮家》的受访者:

如果您是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并愿意分享您的故事和见解,我们欢迎您的参与!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安排采访细节。


合作咨询

我们欢迎与餐饮行业相关的各类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的团队会尽快与您联系,讨论合作的细节。


欢迎加入北美餐饮人社区

请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餐饮家小助手入群

扫码关注
《餐饮家》
微信公众号

餐饮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