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非洲人做中餐,在德州救小餐馆,一位鲁菜大师的孔孟之道【中国食神在美国 | 韩伟忠】

2024年上半年美国中餐届最大的新闻,自然是第二届餐饮家金像奖公布了本年度最终获奖名单

餐饮家金像奖宣传海报,展示奖项的非传统与独特性,列出主办方《餐饮家》杂志社、联合主办方美国中餐联盟及赞助商MenuSifu点菜大师等信息。

这些来到美国仍然坚持用最美好正宗的中餐之味喂养着各族裔吃货的中国食神们,也因为获奖再次来到大众视野之中。


《餐饮家》采访了他们,并形成《中国食神在美国》的特辑。今天刊发这组特稿的第四篇,主人公是第二届餐饮家金像奖社区英雄奖获得者:韩伟忠。

文 | Lily Qin
图 | 受访者提供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一生讲学不倦,带领弟子们游历诸国,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经典名言与佳话;在当代的休斯顿,有这样一位孔府菜的传人,正以实际行动传承并践行着孔子之道,他就是鲁菜大师——韩伟忠。

照片展示中国烹饪大师国皇任大师,身着厨师制服佩戴金色奖章,背景为“中国烹饪大师”和“美国中华美食产业”金色牌匾,彰显其在中美餐饮界的杰出成就与影响力。

逊地表示,自己只是尽了一份微薄之力。当我们回顾他四十余载波澜壮阔的餐饮人生,会发现这样的“绵薄之力”其实早已不胜枚举。

 初出茅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韩伟忠还不到二十岁。那时,黑白电视在中国还属于奢侈品,他家却有一台14寸的电视机。

黑白照片中,一位女性与男性朋友在充满怀旧气息的房间内温馨互动,女性身着白上衣黑裤,面带微笑,右手轻触男性友人右手,男性则微笑着看向镜头,身后摆放着老式收音机和电视,墙上装饰着画作,共同营造出一种温馨怀旧氛围。

他的娱乐活动相对简单,除了在家看电视,就是穿着喇叭裤,骑上二八自行车,单手提着录音机,将音量调至最大,在街头招摇过市。

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小伙伴,他们之间的友情纯真而简单,从来没有隔夜仇。

黑白老照片中,五位亚洲男性在户外合影留念。他们穿着深色衣物,从左至右,前四位男士分别微笑看向镜头、微笑、表情严肃、面带微笑扶自行车,最后一位男士站在自行车旁微笑。背景为模糊的树木和灌木丛,增添历史感。

韩伟忠在故乡济南度过了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万元户。” 偶然的机会下,他看到山东大学正在招收厨师学徒,便决定去试一试。

据韩伟忠说,他从小就喜欢烹饪,平日里父母忙于工作,他在家没事就自己下厨。进入山东大学后,他被送往当地的烹饪学校学习。

身为山东人的他,为有机会系统学习鲁菜而感到十分骄傲。在求学过程中,他有幸得到了孔府菜第一女传人王兴兰的青睐,成为她的弟子,继续精进自己的厨艺。

亚洲女性厨师肖像,面带微笑,戴白色厨师帽,着有白色工作服并配有蓝色文字和图案,双臂交叉胸前展现自信专业形象,背景为纯白色,无其他装饰,图片下方附有“山东省”字样。

王老师曾教导他:“烹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她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推广鲁菜,对韩伟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府菜起源于古时候人们用最高规格的食物款待孔子,后传入宫廷成为了宫廷菜,属于鲁菜四大群系之一,其他三大群系包括济南菜、胶东菜和博山菜。

而鲁菜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首,更是以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也最见功力闻名,如今国宴上出现的菜肴基本都是鲁菜。

韩伟忠向记者介绍说,“鲁菜并非仅代表山东菜,整个长江以北的菜系都可以称之为鲁菜。像全聚德、丰泽园等这些百年以上的北京老字号都是鲁菜馆。”

“鲁菜注重一个‘鲜’字,擅长勾芡、上浆、高汤等技巧,这些特点与山东特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连。山东地处黄河入海口,河鱼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鲁菜中不可或缺的食材,比如经典的黄河糖醋鲤鱼;鲁菜也善于利用猪的各类器官进行烹饪,就有了九转大肠、爆炒腰花;再加上山东拥有中国最长的海岸线,海产品种类繁多,不乏以海参、鲍鱼等为主料的珍馐美味,其中又以葱烧海参为代表。”每当谈及鲁菜,韩伟忠总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去年,韩伟忠结束了在山东大学的任职,正式步入退休生活。但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他并未满足于平淡的校园生活,而是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爱,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经历,其中就包括被公派到苏丹。

异国厨梦

君子不器

—— 《论语·为政》

四位男士在室内合影,站在带有花卉图案及“大吉”字样屏风前,背景为白色墙壁和装饰品。他们分别穿着白色、紫色、浅色和黑色短袖衬衫,搭配深色裤子,面带微笑,表情自然,姿态轻松,营造出温馨友好的氛围。


“君子不器”,这句话道出了君子的真谛,即能在任何环境下展现自己的价值,而不被某一特定角色所局限。

1989年,韩伟忠远离了熟悉的故土,来到苏丹首都喀土穆,在领馆区的一家中餐厅担任行政总厨。在当时中国人均工资只有30多人民币的年代,他每月就能赚三百多美金,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可即便如此,他来了之后还是“后悔了”。

两位男士微笑着站在一家名为“CHINESE RESTAURANT”的餐厅前合影,背景中有半开的门、植物以及餐厅横幅和日期“93年8月”,营造出怀旧氛围。

作为餐厅里唯一的中国人,没有熟悉的乡音,也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韩伟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由于餐馆提供高薪和包食宿,吸引了许多当地人前来他的餐厅工作,闲暇之余,韩伟忠便以教授烹饪技艺为乐,消磨着异乡的寂寥时光。

他回忆道:“那些小伙子们总是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观察我的每一个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伟忠与他们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打破了语言的隔阂,教导他们学做中国菜,成为了韩伟忠当时最大的欣慰与快乐。

韩伟忠初到苏丹时,当地的中餐馆仅有一家。在他的耐心指导下,许多学徒都留在了中餐行业,并开设了新的餐厅。

中餐馆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到五六家,成为苏丹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位来自不同种族的人士(一位黑人女性、一位白人女性、一位黑人男性、一位亚洲男性)在一栋现代风格的公共建筑前合影,他们穿着休闲,面带微笑,背景中有其他模糊的人物和一辆车,整体氛围轻松愉快。


值得一提的是,韩伟忠的学徒中有不少来自埃塞俄比亚地区的难民。

他得知,这些学徒在获得美国签证后,不仅继续沿用在中餐馆学到的技艺,甚至比他还要早一步,在美国开辟了自己的餐饮事业。

在苏丹度过充实的两年之后,韩伟忠回到山东大学,担任公共外语教学部电化室主任,暂时告别了他热爱的餐饮行业。

然而,对于尚未实现万元户梦想的韩伟忠而言,他内心仍然渴望在时代的洪流中留下自己的印记。90年代末,他毅然投身商海,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凭借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努力,韩伟忠在济南创立了三家大型酒店用品城,其中一家至今仍在运营。

他不仅在酒店用品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还涉足保洁用品、厨房设备等多个领域,管理着上千人的大公司,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即便在不做厨师期间,韩伟忠也始终保持着对餐饮行业的热爱与关注。他经常会坐下来与酒店总厨共同探讨菜品、餐具和器皿的搭配,研究餐厅的特色和风格,甚至积极参与到菜单设计中。

这些经历不仅加深了他对餐饮行业各个环节的理解,也让他意识到商业与餐饮之间的紧密联系。

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资源,他开始在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大展拳脚。

 以食会友

德不孤,必有邻

—— 《论语·里仁》

一群人穿着正式服装聚集在现代装饰的餐厅内,餐桌周围摆满了肉类、蔬菜及亚洲风味菜肴,人们享受着美食与饮料,有的打着领带,有的戴着帽子,气氛温馨热闹。桌子一侧摆放着木制酒桶和葡萄酒,增添了节日氛围。

“德不孤,必有邻,”这便是韩伟忠在休斯顿生活的真实写照。

几年前,因为女儿在休斯顿上学,韩伟忠便随之迁居于此,不过他与这座城市的缘分其实更早之前就已结下。


2014年,休斯顿与济南结为友好城市,并派出40人的考察团访问济南。而韩伟忠作为中方的代表之一,向考察团展示了精湛的鲁菜技艺,其烹制的孔府菜盛宴广受好评。

来到休斯顿后,尽管不会说英语,但韩伟忠很快就用自己的厨艺打破了隔阂,建立了广泛的社交圈。他经常在华人社群以及广告群发布邀请,欢迎大家到他家中品尝他亲手烹制的拿手菜。

无论是佛跳墙还是龙虾,他都不吝分享,让每一位到访的客人都能宾至如归。据韩伟忠回忆,第一次发出的邀请便吸引了30位客人前来,场面热闹非凡。

“研发新菜品对我来说是每天最享受的时刻,我一投入就会忘记了时间,回过神来常常已经是傍晚了,”韩伟忠笑着说。

每当他精心研制出一道新菜品,总会迫不及待地邀请朋友们前来品尝,或是亲自将美食送到他们手中。

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社区,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那段时间,他的家中总是欢声笑语,高朋满座。他感慨道:“虽然很多朋友只是短暂的相聚,但能有几位挚友相伴,已是人生一大幸事。”

随着名声的日益远扬,韩伟忠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身份的转变。

为了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延续自己的厨艺传统,他决定效仿在苏丹的做法,在休斯顿招收学徒。

对于学徒的选拔,他制定了一套高标准:


首先,人品要端正;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必须真正热爱烹饪,不能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目前,韩伟忠已招收了四名徒弟,他不仅为他们免除了学费,还慷慨地提供了所有烹饪所需的食材。

与此同时,韩伟忠还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文化交流,精心策划并参与大型游园活动,借此机会向更多人展示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独挑大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论语·乡党》

着白色制服,头戴帽子,站在一张覆盖着红色桌布的长桌旁,桌上摆满了各式食物,包括面包、糕点和一些未识别的小吃,这些食物被精心放置在金属、陶瓷或塑料制的盘子和碗中,背景中可见窗户和一辆汽车,整个场景忙碌而有序。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既是鲁菜作为华夏饮食瑰宝所秉承的精神追求,也是韩伟忠对烹饪精益求精的态度。

谈及今年春节期间的游园会,韩伟忠感慨万千:“那次活动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上万。我们15人的团队肩负起了从采购、备货、加工到出餐的所有环节。在那三天里,我几乎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

照片展示四位身着制服的人员合影,其中三位为警察,一位为厨师。警察们穿着黑色制服,佩戴徽章和肩带,其中一位还戴着帽子;厨师则穿着白色厨师服,头戴厨师帽,胸前挂着厨师徽章。他们站在一个类似学校或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中,背景有窗户和门,表情自然,似乎在进行非正式的合影。


正是这样的付出,换来了游园会的圆满成功,吸引了众多居民、议员、以及市长的到访。

两位男士在室内场合握手,左边是穿着厨师服并戴着厨师帽的厨师,面带微笑,右边则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男士,同样面带微笑。他们背后有其他人,但面部表情不清晰。背景装饰有蓝色和白色的几何图案,整个场景正式而友好。

其中,韩伟忠独创的“烤包子”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美食,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华人,都对其赞不绝口。

“烤包子是我到美国后,经过六七年的不断改进才研发出来的。“韩伟忠自豪地说,“我目前正在与一些大型食品加工厂洽谈合作,希望能将它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打造成像麦当劳、汉堡王那样的国际连锁品牌。”

图片展示一盘四个中式点心,放置于白色花卉图案盘子上,桌子也为白色。点心外层酥脆,内馅为棕色肉馅,表面撒有黑芝麻粒装饰。其中一个点心被切开,露出馅料,整体看起来美味且具有传统特色。

据了解,这并非韩伟忠首次在休斯顿主办大型美食活动。早在2022年1月,他就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长城美食节,并因此荣获了郡长授予的“特殊贡献奖”。

韩伟忠表示:“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海外举办以美食为主题的游园会,不仅是为了庆祝佳节,更是为了展示和传承中华民俗文化。

虽然筹备过程非常辛苦,但看到美国朋友通过美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增加了他们对华人的尊重,所有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起死回生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

—— 《论语·子罕》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孔子倡导的这四种处世哲学——不凭空猜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己见、不自私自利,正是韩伟忠在生活中所恪守的准则。

休斯顿,作为美国南部华人和亚裔人口最多的城市,中餐业虽起步早、数量多且分布广泛,但竞争之激烈也使得许多餐馆陷入经营困境,菜品价格难以提升,招牌更迭频繁。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韩伟忠凭借对餐饮的热爱和乐于助人的性格,成为了那些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小餐馆的救星。

他时而以入股的形式,为餐馆注入资金和管理经验,从菜单的调整到前厅管理,再到后厨智能化设备的更新,全方位助力餐馆扭亏为盈。

更多时候,他则是无私地分享自己的见解,为餐馆提供宝贵的建议,帮助它们提升价值。

韩伟忠的救助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根据每家餐馆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他提到曾接手的一家美式中餐馆:“一走进店里,里面环境非常杂乱,空调也是坏的,厨房里抽油烟机的污垢都积了两公分。”

他首要解决的就是卫生问题,让餐馆焕然一新,给客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随后,他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招牌和菜单进行了升级,使得餐馆的客流量和营业额均大幅提升。最终,这家餐馆以6万多美元的价格成功转让,比店主的心理预期价翻了一番。

对于一家日餐馆,他建议增加中餐品类,在充分利用原材料的同时扩大经营范围;

而对于一家川菜馆,他则强调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定期更新菜单,淘汰不受欢迎的菜品,并增加面食。

韩伟忠坚信,面食在美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因为面食制作便捷、出餐迅速且易于标准化,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销量最大、最受欢迎的食物——汉堡,以及他推出的烤包子、酸菜水饺和酸菜面条等都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深受食客喜爱。

谈及自己的成功之道,韩伟忠坦言关键在于三点:“首先,明确的定位至关重要;其次,实际操作中必须亲力亲为;最后,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深入了解食客们的口味喜好,避免与他们脱节。”

尽管岁月在当初那个不羁少年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韩伟忠对餐饮的热爱却丝毫未减。

如今除了烹饪,他最大的乐趣便是打理自家的后花园,每当收获的季节到来,他都会亲自采摘最新鲜的蔬菜烹制成佳肴供客人品尝,或送给朋友邻居。

他笑称,自家的后花园是整个休斯顿最大、最美的,用美食传递爱与温暖,“乐亦在其中矣”。

本文刊载于《餐饮家》杂志2022年9月

上一篇
多谢餐饮家们,我们在美国还能吃到这么美好的月饼
下一篇
“我要让美国人知道,中餐很高级”【中国食神在美国 | 郭文俊】

更多

欢迎订阅餐饮家杂志:

如果您希望每月收到我们的印刷版杂志,请输入您的姓名、电子邮件、餐厅名称及地址。

如果您只希望订阅我们的电子期刊,请输入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

 

成为《餐饮家》的撰稿人:

如果你对餐饮行业充满热情,并希望通过文字分享你的观点与见解,欢迎加入我们成为撰稿人。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成为《餐饮家》的受访者:

如果您是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并愿意分享您的故事和见解,我们欢迎您的参与!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安排采访细节。


合作咨询

我们欢迎与餐饮行业相关的各类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的团队会尽快与您联系,讨论合作的细节。


欢迎加入北美餐饮人社区

请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餐饮家小助手入群

扫码关注
《餐饮家》
微信公众号

餐饮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