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谋长
《餐饮家》经常收到来自各位中餐人的咨询。为此,我们每周四推出了《餐谋长》栏目,邀请餐饮业资深人士为同道中人当参谋。欢迎广大读者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对您的提问进行解答。
有话问餐谋长?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餐谋长 | 北美老吴
本周值班餐谋长在中美餐饮行业都有多年的成功经验,目前在餐饮投资、培训领域颇有建树。应《餐饮家》之邀,他化名“北美老吴”为我们回答今天的提问。
Q 问
餐谋长,最近卫生局频繁审查餐厅,他们一般来检查哪些事项,有什么可以提前注意的吗?
A答
最近总有餐厅老板调侃说,现在开中餐厅太难了!前脚刚躲过移民局的突袭,后脚又得应付卫生局的“突然造访”。尤其是在大城市,不少华人餐厅最近都频繁接到卫生检查,不是例行检查就是突击上门,搞得大家神经紧绷、人心惶惶。
其实,不管是刚开业的新店,还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店,只要营业,就逃不开卫生检查。通常,卫生检查大致分为三类:
开业前检查(Pre-opening Inspection):在餐厅正式营业前,卫生局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餐厅在食品处理流程、设备配置、员工培训等方面是否达标。通过检查后,才能获得正式的卫生许可证(Health Permit)开始营业。
常规检查(Routine Inspection):每家餐厅都会接受定期检查,频率取决于上一次的得分等级(A/B/C/不及格)。评分越高,复查周期越长,通常一年一次;评分越低,复查越频繁,甚至可能面临整改或暂停营业的要求。
突击检查(Unscheduled Inspection):这类检查无需通知,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通常由顾客投诉、举报、或者上一次整改未完成等情况触发。
虽然这三类检查的时间安排不同,但卫生局的核心关注点其实大致相同。那检查人员到底会重点查看哪些环节?又有哪些常见问题最容易被扣分、甚至直接判定不合格?
接下来,老吴将从四个关键方面,带你梳理清楚卫生检查中的重点环节和常见扣分项,帮助你提前准备、稳住评分。
01 餐厅环境与设备
在卫生检查中,厨房和操作区域的环境状况是首要关注点之一。
检查人员不仅会观察整体清洁程度,还会评估各类设施是否齐全、运行是否符合规定。常见问题包括:手洗池被杂物遮挡、缺乏纸巾或肥皂,导致员工无法进行规范洗手;地面出现油渍、积水、霉斑或异味,反映出清洁管理不到位,也容易引发虫害问题;此外,若热水供应不足,无法达到最低要求水温(通常为100°F或38°C),也将被视为不合格项。
除了日常卫生,检查人员还会特别留意厨房设备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一些地区要求必须使用通过NSF(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认证的食品级设备,包括冷藏柜、工作台、清洗槽、加工器具等。满足NSF标准的设备材料安全且易于清洁,若使用非认证设备,可能在检查中被扣分甚至被要求更换。
02 食品储存与处理规范
冰箱或冷藏设备温度过高、生熟食混放、食材未密封或未标注日期,都是常见违规情形。
在温度控制方面,冷藏食品必须保持在41°F(5°C)以下,冷冻食品应维持在0°F(-18°C)以下;热食则需在135°F(57°C)以上进行保温。
食材分类与存放同样关键。生肉、熟食、蔬菜和海鲜等需分区域储存,避免交叉污染。冰箱内应按风险高低排列食材:生肉放置在最下层,熟食置于上层,防止液体渗漏污染其他食品。所有食品必须加盖密封,严禁裸露存放。
对于食材的源头来说,所有食材必须获得来自FDA或USDA认证的正规供应商,严禁使用家庭自制或无合法来源的食品。部分州对于海鲜、肉类等高风险食品还要求提交HACCP食品安全计划,以进一步降低食品中毒风险。
如果原材料缺乏采购记录或来源不明,也会被卫生局判定为不合规。
03 员工资质和培训
为确保餐厅整体运营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所有员工都必须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资质与卫生意识。
首先,餐厅需至少配备一名持有食品安全经理证书(Food Manager Certificate)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整体食品安全体系的执行。这一证书可通过ServSafe、NRFSP等权威机构获得。
所有直接参与餐饮操作的员工(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等)必须取得食品处理员许可证(Food Handler Card)。持证上岗不仅是法规要求,也是降低违规风险、顺利通过检查的关键保障。
在日常操作中,员工还需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范。包括正确穿戴帽子、围裙和手套,防止用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并按规定频繁洗手,尤其在接触食材前后,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全面落实员工资质与卫生要求,不仅有助于顺利通过卫生检查,也能提升顾客对餐厅专业性与食品安全的信任感。
04 害虫防控与垃圾管理
在所有影响卫生评分的因素中,害虫问题往往是消费者最敏感、也是卫生局最严格监管的部分。一旦在检查中发现蟑螂、鼠迹或其他害虫,不仅会立刻被判为不合格,甚至可能引发顾客投诉和社交媒体发酵,严重的或导致餐厅生意一落千丈。
餐厅必须建立完善的害虫防治(Pest Control)机制,特别是在厨房、食品储存区等重点区域。
常规措施包括定期请专业害虫防治公司进行处理,并保留完整的灭虫记录;门窗安装防虫网,封堵所有墙角裂缝、通风口和管道接口,防止害虫入侵。
餐厅的厨余垃圾管理同样不可忽视。垃圾桶必须配备密封盖,远离食品操作区域。员工需要每日清理餐厨垃圾,防止因异味或残渣吸引害虫。
如果检查中发现蟑螂或老鼠粪便、垃圾桶未加盖或清理不及时、缺少灭虫记录等问题,都将被列为严重扣分项,甚至要求限期整改或停业。
作为餐厅老板,建议餐厅将日常虫害控制和垃圾处理制度化、常态化,做到“看不见”也“不存在”,以降低风险、稳定评分,并赢得顾客的信任。“
如果检查出问题,应该怎么补救?我们下期接着唠餐厅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