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能量碗:中餐轻食化的破局之道

餐谋长

《餐饮家》经常收到来自各位中餐人的咨询。为此,我们每周四推出了《餐谋长》栏目,邀请餐饮业资深人士为同道中人当参谋。欢迎广大读者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对您的提问进行解答。

有话问餐谋长?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此插图为一个包含“餐饮家”及英文“The Resourceful”标识的二维码图片,中心有红色正方形标志,背景为白色,小方块为蓝色。扫描此二维码可获取餐饮家相关信息或服务。

餐谋长 | 北美老吴

像素风格的厨师头像插图,展示了一位戴厨师帽的男性形象。

本周值班餐谋长在中美餐饮行业都有多年的成功经验,目前在餐饮投资、培训领域颇有建树。应《餐饮家》之邀,他化名“北美老吴”为我们回答今天的提问。

Q 问

餐谋长,现在大家都在讲轻食健康,满屏的沙拉、poke bowl和鸡胸肉,中餐能抓住这波轻食风口吗,怎样做才能去掉重油重盐不健康的标签啊?

A答

都说中餐油腻,这事儿其实不是中餐本身的锅,而是我们太习惯把中餐、重口、不健康这三个词儿联系到一块,一来二去就成了刻板印象。

真正的中餐讲究的是味型,而不是一味地重油重辣。像糖醋,葱烧这样的味型,清爽开胃;而豆瓣,酱香,香糟则层次丰富、回味悠长。油腻只是个别菜品的选择,而不是中餐的全部。

再说烹饪技法。你仔细想,中餐里蒸、煮、炖这些传统做法本身就很轻盈,讲的是顺应食材、保留原味。

餐桌陈列蒸笼(蔬菜包、酥饺)、粥锅及小份鸡块配汤,证明中式聚餐可通过份量控制与蒸煮实现轻负担。

在我看来,中餐从来就不缺“轻”的那一面,只是我们还没有用当代语言,把它讲得更清楚。中餐当然可以走轻食路线,只不过不需要照搬西式沙拉的逻辑,而是要找到属于咱们自己的表达方式。今天,餐谋长就来聊聊,中餐怎么能轻得有诚意,吃得不委屈。

01 味道食材要轻

听到轻食,很多餐厅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开始盲目减盐减油减碳水,但咱们要记住,轻食不等于清汤寡水,中式轻食的灵魂是轻负担,味道还得在线。

哪些是美国的中餐厅可以马上尝试的?

首先可以尝试把炒菜改成清汆cuān,这是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一种技法,用滚水或清汤一烫即熟,简单汆一汆,保住原味的同时也做到了减少油分。

我自己就很爱这一口,简单处理,清鲜不油腻,加上家里人有三高,清汆保留中国味道的同时,身体负担也很少。

揭开竹蒸笼露出饱满饺子,热气缭绕,旁配香草点缀蘸料小碗,传统蒸技传递低脂、原味中式轻食美学。

像“蒸”,广东人最爱的蒸鱼、蒸蛋,靠的是时间和火候,保留了食材最本真的鲜美;“炖”,无论是汤水还是盅品,都是少油少盐;还有“焯”“煨”“煮”这些技法,几乎都能做到低脂低负担,但又不会让人觉得寡淡。

实在要用调味的时候也别一股脑儿全堆上去,要学会把调料做成点睛之笔而不是主角。举个例子,像老干妈炒饭,油泼面这种,不妨把酱料装成小碟,让食客按自己口味添加,避免一整盘炒出来油光锃亮到让人发怵。

还有最让人割舍不下的碳水这块,其实也不用硬戒。真舍不得可以打碎重组,把米饭换成紫米、红薯、小米、豆腐粒等轻盈主食,少了罪恶感,又健康了一大截。

02 环境也要轻


菜做得再健康,如果摆在一张堆满瓶瓶罐罐、菜单水壶的桌子上,食客下意识还是会觉得这顿饭过于厚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外觉得中餐“不干净”,“不卫生”,那是因为环境让他们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桌上乱,心里就乱,哪怕你菜已经减油减盐,对方也很难真正感知到“轻”的价值。

众人围坐包饺子,一只手正舀取辣椒点缀的蘸料碗,凸显中式轻食社交属性——可控调味与温馨氛围。

要想做好中式轻食,不只是食材、技法和调味的升级,更是一整套饮食体验的重新设计。

桌面要减负,视觉要减压。桌子干净、颜色清爽,才会让人觉得这顿饭吃起来轻松、不费劲,哪怕吃的是一碗红烧牛肉,也不会觉得沉重。器皿更不能忽视,中式餐厅惯用的大盘大碗看着固然气派,想要营造轻盈的感觉,小碗浅盘的节制往往更有帮助。

03 做适合中餐的轻食

如果你是中餐老板,如果你确实想要尝试轻食这个风口,又想坚持做中餐,其实我认为完全没必要硬套西式那一套生吃、冷拌、沙拉的模式。咱们有咱们的底子,走自己的路也能走得漂亮。

中餐的轻食出路里,中式能量碗就是一个特别有潜力的方向。

手托餐盒展示少油炒饭,含西兰花、胡萝卜,标签强调“502卡路里/430克更适合中国胃”,传递中式健康热食理念。

中式能量碗指的是以中式熟菜为主,主食、蛋白、蔬菜分格搭配的小份组合餐,讲究营养均衡、组合自由。它既保留了中餐熟悉的烟火气,又符合当下年轻人对吃得清爽、吃得有选择的需求。

这几年,在国内一线城市,尤其是写字楼商圈中,以“超级碗”,“饭小二”为首的一些餐饮品牌让中式能量碗迅速走红。

这种饮食模式,说白了,其实就像一个健康、可控的中式Buffet,或者更接地气一点,它甚至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的学校食堂。

那他和自助餐,食堂的区别在哪里呢?

椭圆碗中分区盛放烤鸡块与彩色蔬菜(西兰花、玉米、番茄、紫甘蓝),呈现可自选中式轻食原型,营养均衡不油腻。

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讲究“控制力”。它不强调非要吃健康,也不搞什么饮食焦虑,而是把选择权还给你自己。想清爽点?挑两道青菜就行;想满足点?来点红烧肉、加颗溏心蛋,完全OK。怎么组合,全看当天的心情和食欲。

其次,中式能量碗的份量被重新定义,这种餐饮模式不再靠堆满来显诚意,而是用小而精取胜,一碗控制在一餐刚好的分量,既满足又轻盈。再有就是搭配品牌标准化,烹饪手法更加健康。最后在视觉和体验上,拼碗也明显更年轻,从餐具、摆盘到配色,全都围绕好拍、好晒、好传播去设计,更适合年轻人社交分享。

怎么说呢,中式能量碗不会让人觉得被主流的健康标准所绑架,这点我认为和西方的能量碗有很大不同。不牺牲味道、不贩卖焦虑,才是让中餐摆脱“重口不健康”刻板印象的最好方式,也是在轻食当道的今天,适合中餐行业自己的轻食门道。

木质桌面摆放双格餐盒,左侧为绿叶沙拉配小番茄,右侧是卤蛋与少油鸡肉,筷子正夹取鸡肉,展现低卡中式轻食搭配。

轻食这件事儿啊,和饿不饿没太大关系,关键还得是吃得舒服,吃得没有负担。中餐想要走轻食这条路,不用照抄别人那一套,更不用委屈自己原有的底子。稍稍换个方式,换种呈现,咱中餐一样可以轻得体面、吃的开心。

上一篇
西北风味美食节免费开宴!中餐抄手引爆多元盛宴
下一篇
一个“中餐馆孩子”的全球巡回

更多

欢迎订阅餐饮家杂志:

如果您希望每月收到我们的印刷版杂志,请输入您的姓名、电子邮件、餐厅名称及地址。

如果您只希望订阅我们的电子期刊,请输入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

 

成为《餐饮家》的撰稿人:

如果你对餐饮行业充满热情,并希望通过文字分享你的观点与见解,欢迎加入我们成为撰稿人。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成为《餐饮家》的受访者:

如果您是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并愿意分享您的故事和见解,我们欢迎您的参与!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安排采访细节。


合作咨询

我们欢迎与餐饮行业相关的各类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的团队会尽快与您联系,讨论合作的细节。


欢迎加入北美餐饮人社区

请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餐饮家小助手入群

扫码关注
《餐饮家》
微信公众号

餐饮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