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纽约逆袭:初中辍学到三家日料餐厅老板

主厨特写:戴黑帽的寿司师傅专注制作刺身拼盘,手持镊子精细摆放鱼生切片。背后清酒墙与暖黄灯光,传递专业匠人精神。"

福州人常说:“敢闯才会赢。”Ricky Li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2011年,他放下家乡安稳的生活,独自来到美国纽约打拼,从餐馆最底层做起,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异国他乡一步步闯出天地。

如今,他已在布法罗地区拥有两家生意红火的日式餐厅——Samurai Buffalo和Hokkaido Cafe。两家餐厅巧妙融合传统日料与现代轻食潮流,迅速在当地赢得人气,深受食客喜爱。

“年轻人就要敢拼!” 回顾这些年的奋斗经历,Ricky感慨万千。从初来乍到的迷茫,到如今小有成就,他不仅为家人创造了更好的生活,也正在筹备第三家新店,继续书写自己的逆袭人生。

口述、图 I Ricky Li
编辑 I Lily

01 从零开始

和很多其他华人餐厅老板不同的是,在来美国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与餐饮相关的工作。初中没毕业,对英语也一窍不通,2011年刚到纽约时,除了口袋里所剩无几的路费,我真是一无所有。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也并不是一无所有——我还有一颗不服输、想要拼搏的心。

凭着这股劲儿,我在异国他乡从零开始打拼。那些年在餐馆打杂的日子,现在想起来仍然刻骨铭心。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靠着比划手势和蹦单词跟人交流,最累的时候站着都能睡着。但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摸清了餐饮业的门道。

2013年,来美两年多的我,开了人生中的第一家餐厅,主打日料和泰餐。记得申请营业执照时,我硬是靠着结结巴巴的英语和夸张的肢体语言,跟政府部门周旋了好几个礼拜。每次去办事前,我都要把可能用到的单词写在手上,紧张得手心直冒汗。 这家店一开就是十年,直到三年前我才将它转让出去,并在布法罗地区先后开了Hokkaido Cafe和Samurai Buffalo两家餐厅。说起来轻松,其实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这十年正好赶上互联网大爆发,整个行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最初我们还靠发传单、登报纸来招揽顾客,后来不得不慢慢学会用智能手机做宣传、开社交媒体账号——可以说是亲历了餐饮营销从线下走向线上的全过程。

"Samurai Buffalo外立面:米色墙面配立体红字店招,落地窗贴有ALL YOU CAN EAT自助餐标识。门前粉色绣球花与石灯柱点缀,夜间OPEN灯箱亮起,彰显时尚日式自助餐厅定位。"
"Hokkaido Cafe餐厅外景:砖墙灰瓦建筑,醒目红色招牌下,玻璃窗展示着POKE BOWL和BUBBLE TEA宣传图。入口上方亮绿色OPEN灯箱,门侧有餐牌架,突显日式快餐与奶茶结合的特色。"

我这个人一直比较喜欢琢磨,也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所以后来开的店虽然本质上仍然主打日料,但在菜品上加入了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口味的元素,比如poke饭、烧烤等,希望通过不断创新和调整,吸引更多顾客走进我们的餐厅,留下来、喜欢上。

现在,我也没打算停下脚步。最近,我正在筹备一家以烧烤为主的新日料快餐店,在保留日餐核心风味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更多可能,看看能不能把“好吃”与“快速”这两件事做得更极致一些。

"Samurai Buffalo人气菜品拼盘:炭烤鸡肉串配彩椒、蒸饺蘸辣酱、三文鱼寿司卷,搭配鲑鱼刺身与玉子烧。竹制餐具衬托新鲜食材,展现传统日料与美式烧烤的创新融合。"

02 拥抱时代变化

在过去十年的经营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要想在这个日益内卷的行业中站稳脚跟,仅靠传统经验远远不够。从那时起,我开始不断思考一个问题:餐厅该如何与时俱进,抓住食客的心?

对我而言,“创新”就是答案。

以我最熟悉的日餐为例,十几二十年前,寿司在美国还是一种新鲜的“异国风味”,不少人愿意专程驱车前往,只为一尝这漂洋过海而来的“新口味”。但时至今日,寿司早已成为美国人日常餐桌的一部分。如果日餐还只停留在传统做法上,不去拥抱变化、寻找突破口,那它很可能会在消费者日渐挑剔的审美和口味偏好中逐渐被边缘化。

餐厅吧台出品实拍:左侧瓷盘盛放金枪鱼/三文鱼刺身与寿司组合,配日式酱油壶;右侧寿司卷搭配芥末酱与姜片,木质台面突显专业日料氛围。"

另一方面,如今的美国社会节奏飞快,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车轮上的国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追求效率,尤其是在疫情之后,消费更趋理性,外出就餐的意愿和耐心都有所下降,整个市场也逐渐向“快餐化”倾斜。以前,顾客会在餐厅里坐下来慢慢点单、细细品味;但现在,堂食人数明显减少,更多人选择在线上下单,再抽出几分钟到店自取,甚至干脆直接叫外卖,一切都讲究“快”和“省事”。

正是基于这两点趋势,我对菜单进行了系统性地调整,简化传统日餐中一些复杂的工序,同时融入poke饭的组合形式,让顾客能用更短的时间享受到一份健康、可口、性价比高的便餐。

"Hokkaido Cafe爆款产品:左侧五罐HOKKAIDO招牌饮品(含芒果/抹茶/黑糖珍珠奶茶),右侧章鱼小丸子撒木鱼花与海苔粉。白色长盘与金属罐对比,突出年轻化日式快餐风格。"

在提升出餐效率、迎合快节奏生活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仅仅“快”还不够,“精”同样重要。

我曾仔细观察并统计过,无论是在日餐还是传统的中餐厅,美国顾客真正经常点的其实也就五到十道菜。换句话说,餐厅根本没必要把菜单做得太长,只需保留那些卖得最好、顾客评价最高的品项,至于那些销量低、反响平平的菜,该舍弃就要果断舍弃,避免资源浪费。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精细化运营”的理念。菜单越精简,不仅能帮助顾客快速做出选择、节省点餐时间,还能帮助我们在食材采购、库存管理、备菜流程等多个环节上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与其什么都做、面面俱到,不如聚焦做强几道真正有竞争力的招牌菜,把它们打造成品牌名片。

03 给餐饮人的建议

在美国做餐饮,这几年可以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而未来只会更加激烈。我知道有不少华人老板正跃跃欲试,准备加入这场战局。对此,我想先给大家提一个醒:一定要放下在国内积累的那一套思维方式。哪怕你在国内餐饮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一旦来到美国,面对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如果还照搬老方法,注定会处处碰壁。只有拥抱变化、不断学习,才能拿到进入美国餐饮市场的“入场券”。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转变思维,那接下来我要强调的,是两个非常关键的基础问题:选址和卫生。

选址决定了你面对的客群是谁,他们的消费能力和口味偏好是什么,直接影响餐厅未来的成长空间与上限;而卫生状况,则是你能否在美国餐饮行业“活下来”的底线。如果连最基本的清洁和规范都做不到,那无论你厨艺多好,服务多棒,也很难赢得市场和监管的认可,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只有在“卫生”这一关过了,你才真正有资格去谈“味道”和“品质”。

上一篇
廉价汉堡与破产龙虾:美国餐饮业大分化​​ 
下一篇
和合饭店87年首登街面,解老客爬梯难题

更多

欢迎订阅餐饮家杂志:

如果您希望每月收到我们的印刷版杂志,请输入您的姓名、电子邮件、餐厅名称及地址。

如果您只希望订阅我们的电子期刊,请输入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

 

成为《餐饮家》的撰稿人:

如果你对餐饮行业充满热情,并希望通过文字分享你的观点与见解,欢迎加入我们成为撰稿人。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成为《餐饮家》的受访者:

如果您是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并愿意分享您的故事和见解,我们欢迎您的参与!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安排采访细节。


合作咨询

我们欢迎与餐饮行业相关的各类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的团队会尽快与您联系,讨论合作的细节。


欢迎加入北美餐饮人社区

请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餐饮家小助手入群

扫码关注
《餐饮家》
微信公众号

餐饮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