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龙虾(Red Lobster)的首席执行官达莫拉·阿达莫莱孔(Damola Adamolekun)在上周一(6月16日)的采访中直言不讳:“如果市场情绪下降,会影响餐饮业吗?绝对会。” 这句话像一声警钟,回荡在刚刚经历了艰难5月的美国餐饮行业上空。
美国商务部上周二(6月17日)发布的数据冰冷而清晰:五月份,餐馆和酒吧的销售额环比骤降了0.9%。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月度波动,这是自2023年2月以来,美国人“下馆子”意愿最剧烈的下滑。彭博社的分析指出,这标志着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在持续的通胀压力、高利率以及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和关税阴影下,正变得前所未有的谨慎。
“我们清楚地看到,月收入在4000美元以下的家庭,正显著地转向杂货店。”麦当劳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肯普辛斯基(Chris Kempczinski)在今年初(2025年1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全美餐饮协会(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今年5月的一项最新调查描绘了更清晰的图景:高达62%的消费者承认减少了外出就餐的次数,而在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人群中,这个比例攀升到了令人心惊的78%。
文 编辑 | Charles. C
快餐巨头的价格绞杀战
麦当劳的反应最为直接粗暴:2024年6月,它全力押注了“5美元套餐”。结果是戏剧性的:周销量暴增250%,饥饿的顾客涌入门店。但这剂强心针的代价同样沉重:平均每单收入骤降了18%。这场豪赌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美国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工薪阶层和低收入家庭——对价格已敏感到了极致。顾客忠诚度变得脆弱不堪。塔可贝尔(Taco Bell)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透露,其新增顾客中有31% 来自麦当劳的老主顾,价格成了撬动顾客的最有力杠杆。
然而,快餐巨头们发动的这场价格战,也让行业的中坚力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成本大山:关税与工资的双重挤压
红龙虾的破产绝非偶然。在其今年4月提交的法庭文件中明确揭示,2018年开始实施的、最高达25%的对华海产品关税,使其虾类等关键食材的采购成本飙升了30%。与此同时,自2024年4月生效的加州新规将快餐业最低时薪提高至20美元,人力成本在总运营支出中的占比已普遍攀升至35%左右。全美餐饮供应商协会(NRA)去年底的报告就曾警示,2018年钢铝关税的持续影响,已使商用厨房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成本比关税前上涨了12%至15%。
“成本清单上的条目不断加粗,”一位海鲜供应商在今年5月的行业会议上坦言,“关税影响已经不再是意外,而是写入了我们的合同条款。”
裂缝中的光:谁在逆势生长?
然而,在这片看似萧瑟的寒冬中,并非所有餐饮企业都在坐以待毙。一些敏锐的经营者找到了突围的路径,而另一些品类则意外地迎来了春天。
“5美元”之外的花样: 温蒂汉堡(Wendy’s)去年第三季度推出的3美元早餐套餐,成功地将早餐时段的客流提升了30%。在德州,牛排馆Toro Toro尝试了一种更坦诚的做法:在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菜品(如阿根廷红虾)旁明确标注“因关税增加$2”,但同时免费赠送一杯本地精酿啤酒。店主在今年5月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客流量因此增加了11%。顾客似乎愿意为这份“透明”买单。内布拉斯加大学去年底(2024年12月)的一项研究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洞察:当餐厅将牛排份量减少5%,同时增加15%的免费配菜(如薯条)时,高达92%的顾客完全没有察觉,巧妙地缓解了成本压力。
抱团取暖: 在芝加哥,深盘披萨名店Lou Malnati’s于今年初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放弃远距离供应商,转而采购威斯康星州本地产的奶酪。这一转变让物流成本下降了19%。而在遥远的迈阿密,20家独立餐厅自发组成了一个“烘焙设备共享联盟”,据《餐饮科技》杂志今年2月的报道,通过共享昂贵的专业烤箱等设备,整体利用率从过去的不足60%提升至90%,大大分摊了固定成本。
亚洲风味的崛起: 当传统美式餐饮挣扎时,亚洲风味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席卷美国。市场研究公司Technomic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令人瞩目:主打韩国烤肉与火锅的融合品牌KPOT,在过去一年里门店数量激增了73%;日式拉面连锁Kyuramen也实现了62.5% 的惊人增长。甚至在美东地区,提供川菜、湘菜等辣味中餐的餐厅也报告了平均12.5% 的销售额增长(行业报告,2025年3月)。
咖啡因与糖分的慰藉: 饮品赛道成为另一大亮点。咖啡品牌7 Brew经历了163% 的销售狂飙,门店数量猛增78%。而奶茶的扩张同样势不可挡,整个品类年增长率维持在18%。霸王茶姬在哈佛广场的新店今年5月开业当日就卖出了2200杯,成为当地现象级事件。
▲ 7 Brew招牌饮品
把餐厅变成“第三空间”: 帕纳拉面包(Panera Bread)今年4月的一项创新被证明极具前瞻性:针对庞大的远程办公人群,它推出了包含无限续杯咖啡、充足电源插座和高速WiFi的“工作日套餐”。结果是,原本冷清的下午时段,营收飙升了40%。在加州,寿司连锁店KURA则关注到了日益增长的单人食客群体,设计了带有隔板的“单人隔间”。运营数据显示,这一改变使得单人顾客的平均消费提升了22%(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
微光与期待
尽管挑战重重,行业观察家们开始捕捉到一丝希望的信号。高盛在其今年6月的最新报告中预测,美联储可能在9月启动降息周期,这将缓解压在消费者身上的沉重信贷负担。更重要的是,疫情催生的混合办公模式已被证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麦肯锡今年5月的研究报告指出,由此带来的特定餐饮需求(如工作日简餐、外卖、咖啡会议)预计将永久性地增长23%,为餐厅开辟了新的、稳定的收入来源。
红龙虾倒下了,麦当劳在卖着5美元的套餐1美元的饮品。这无疑标志着一个痛苦洗牌期的到来。然而,正如餐饮咨询公司Aaron Allen & Associates在其2025年行业趋势展望中所言:“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会重塑行业的格局,淘汰弱者,同时为那些能够精准控制成本、勇敢创新价值主张的玩家打开通往新巨头的大门。”
对于仍在牌桌上的美国餐馆老板们而言,寒冬或许还未结束。但Toro Toro菜单上那句伴随加价说明的小字——“为持续提供优质阿根廷红虾,我们承担了部分关税成本,感谢您支持本地啤酒”——或许指明了方向:坦诚面对压力,勇于创新求变,永远是穿越周期的关键通行证。 谁能更好地理解成本、取悦顾客、重塑空间,谁就更有可能看到下一个春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