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日料店重生记:3.8分逆袭4.7的翻盘密码

Wasabi寿司烧烤餐厅米白双层外观:① ​​黑色招牌“WASABI”​​ 配深灰立柱(象征重生起点);② 玻璃门贴​​红色“OPEN”标​​+菜品图(疫期坚守印证);③ 二层铁艺栏杆/复古壁灯(品质升级细节)。红砖地面呼应文中“稳扎稳打”经营哲学。

5年前,当Kevin第一次走进密西西比州里奇兰(Ridgeland)的Wasabi Sushi and Grill时,这家日料店正深陷困境——Google评分只有3.8,月营业额勉强几万美元,后厨混乱,顾客寥寥。没人能想到,这个福州小伙竟会在未来几年里,让这家濒临倒闭的小店起死回生。

接手餐厅后,Kevin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脚踏实地,从菜单优化、食材升级到提升服务和管理,逐步改善各个环节。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堂食骤减,他又及时调整方向,加大线上点餐和外卖服务的投入,帮助餐厅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如今,Wasabi Sushi and Grill已成为当地人心中“靠谱好吃”的日料店代表,Google评分飙升至4.7,营业额翻了几番。

在餐饮行业,“潮流”总是来来去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批打着“网红”、“爆款”标签的餐厅冒出来,但热潮过后,又有多少能真正活下来?在Kevin看来,比起一味追逐所谓“潮流”,餐厅更需要打磨的是稳定的出品、用心的服务和可持续的运营能力。

口述、图 I Kevin
撰文、编辑 I Lily

01 跟风创业连倒5店

跟风这件事,在哪个行业都不稀奇。就拿我的日料店来说,这几年生意还不错,今年年初,附近就新开了一家日餐馆,装修风格、菜单设计都跟我们有些雷同。看到别人成功就想模仿,想分一杯羹,这种心态很正常——说实话,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但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跟风真的要三思而后行。

我是2007年来到美国的,但这十多年并不是一直做日料。最早在纽约跟着堂哥学做寿司,在他的餐厅干了几年后,第一次创业选的却是……冰淇淋。现在想想挺不可思议的:一个学日料的人,怎么会跑去卖冰淇淋?

原因很简单:跟风。当年“炒冰”特别火,满大街人手一杯。我和几个朋友觉得这是个机会,就一起在佛罗里达州开了家冰淇淋店。明明经验和资金都不足,我们居然还一口气扩到了五家店,结果不到一年,全部关门大吉。

这段经历让我亏了不少钱,但也学到了两件事:第一,千万别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第二,跟风不是不行,得先想清楚这个行业值不值得跟,你的产品有没有持续的市场需求为什么我们会失败?原因就在于冰淇淋不是日常刚需,只是偶尔的消遣,再加上可替代性太强,就像网络热梗一样,火得快,凉得也快。

从那次失败后,我就“痛定思痛”,回到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日料,立志做一个更有持久性的生意——毕竟,寿司、拉面、铁板烧,这些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需求更稳定、客群更广,也更有机会做出长久的品牌。

02 从濒临倒闭到业绩翻番

现在回想起来,我接手这家店的时机还有些尴尬——就在疫情暴发前夕。这种感觉,就像在一支球队即将解散的最后时刻入伙,前途未卜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不仅渡过了疫情的风潮,还活得比之前更好:月营业额翻了几倍。很多同行没能熬过那个寒冬,而我们却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做对了一件事:顺应变化,及时调整。

坚持营业,是第一个关键决定。

当时刚盘下店铺不久,闭店损失太大,对我来说根本不是一个可选项。但正是这种“被迫”的坚持,反而让我们抓住了转机。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线上业务的爆发。

堂食完全停摆的那段日子,外卖成了我们的生命线。借助各大外卖平台,寿司能送到几英里外的顾客手中。通过上线网上点餐系统,我们得以灵活管理、实时更新菜单项,同时制定一系列新客优惠、团购套餐等促销活动,吸引了大批新顾客,Google、Yelp等平台的评分自然也就上来了。

单靠外卖,终究难以为继。

到了疫情中后期,收支失衡的压力越来越明显。于是我做了第二个关键决定:有限度恢复堂食。尽管风险仍在,但生存是第一位的。结果证明,这个决定再次踩准了节奏——恢复部分堂食的第一个月,营业额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冲。毕竟,对一家日料店来说,堂食带来的体验和氛围,才是长久发展的根基。

如今,疫情早已过去,我们的经营也趋于稳定:堂食和外卖各占一半,形成了一个健康的平衡。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餐饮行业,灵活应变比固守成规更重要。有时候,看似被动的选择,反而会开辟新的出路。

03 给餐饮人的建议

最近不论是身边朋友还是网络讨论,总能听到或看到“经济下行”、“大环境不好”的说法。确实,很多餐厅都面临经营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想给各位老板一个建议:与其冒险扩张、转型,不如先守好现有的阵地。

可能有人会问:“经济不好还不求变,这不是等死吗?”其实,“守好阵地”不等于坐以待毙,而是要把现有的餐厅经营得更扎实。

就拿员工管理来说,现在很多同行抱怨招工难,尤其是老员工的稳定性,毕竟能留下来的员工,本身就是财富。我觉得关键在于:该安抚时要安抚,该加薪时别吝啬。员工稳定了,菜品口味和服务质量自然就有保障,这是一种“稳中求胜”的表现。

还有就是餐厅的基础建设要做好。虽然口味是根本,但卫生环境、食材品质同样重要。给顾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回头客。

我还注意到,最近烧烤似乎又开始流行了,不少人都跃跃欲试。但我还是要提醒:入局前一定要想清楚。如果你对这个品类真的了解,并且准备好了资金和容错空间,那可以去试;如果只是看到市场热,就想盲目跟风,风险就很高了。

说到底,烧烤、海鲜、炒冰……这些类型更多还是偏向娱乐和体验的“流量品类”,很难变成人们日常的饮食刚需。一旦风头过去,客流下降,损失将不好扛。就像前几年疫情期间火起来的海鲜餐厅,现在还撑下来的又有几家?

做餐饮,不怕慢,就怕盲。行情不好时,不一定要跑得快,而是要站得稳,只要把眼前的事做到位,就能迎来真正的转机。

“《酸甜苦辣》栏目是《餐饮家》为广大中餐人开辟的一方自由表达 , 吐露心声的园地。欢迎您向我们讲述自己在餐饮人生中所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我们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和传播者 , 因为这里是咱们餐饮人的精神家园。

投稿:editorial@littlelaba.com

上一篇
马斯克未来餐厅开业:充电观影新地标
下一篇
茶颜北美轻资产试水:电商先行,零实体店

更多

欢迎订阅餐饮家杂志:

如果您希望每月收到我们的印刷版杂志,请输入您的姓名、电子邮件、餐厅名称及地址。

如果您只希望订阅我们的电子期刊,请输入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

 

成为《餐饮家》的撰稿人:

如果你对餐饮行业充满热情,并希望通过文字分享你的观点与见解,欢迎加入我们成为撰稿人。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成为《餐饮家》的受访者:

如果您是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并愿意分享您的故事和见解,我们欢迎您的参与!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安排采访细节。


合作咨询

我们欢迎与餐饮行业相关的各类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的团队会尽快与您联系,讨论合作的细节。


欢迎加入北美餐饮人社区

请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餐饮家小助手入群

扫码关注
《餐饮家》
微信公众号

餐饮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