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谋长
《餐饮家》经常收到来自各位中餐人的咨询。为此,我们每周四推出了《餐谋长》栏目,邀请餐饮业资深人士为同道中人当参谋。欢迎广大读者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对您的提问进行解答。
有话问餐谋长?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餐谋长 | 北美老吴
本周值班餐谋长在中美餐饮行业都有多年的成功经验,目前在餐饮投资、培训领域颇有建树。应《餐饮家》之邀,他化名“北美老吴”为我们回答今天的提问。
Q 问
餐谋长好!我开的是社区家庭式中餐馆,母亲节想搞点温馨氛围,但今年预算特别紧,有没有不靠砸钱装饰,但又能让小店母亲节氛围浓厚的小妙招?
A答
老吴在北美餐饮圈奋斗二十载,同样也经历了二十多个母亲节,不得不承认,咱海外的游子对母亲节尤其的珍视。这个问题我有一定的发言权!
其实节的本质并非物质堆砌,母亲节的氛围从来不是靠装饰品烘托的,而是在于“让客人觉得你懂妈妈”,在于唤起情感共鸣,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中餐文化的天然优势。
氛围不够,是缺了点让情感可触摸的设计。我们不妨从“人、物、景、声”四个维度,探索低成本高传播的解决方案。
01 人:让妈妈成为今晚的主角
不管是家庭式小馆,还是连锁大餐厅,真正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丽的布置,而是那份“有人记得我”的暖意。
母亲节当天,餐厅可以在每一张餐桌上放上一张简单的手写贺卡,卡片内容不需复杂,甚至可以事先写好一些“通用祝福”。
更贴心一点的做法,是准备一些空白贺卡和几支笔,邀请进店顾客为妈妈手写祝福。在等待上菜的空档,亲手写下一句话、一段话,不仅能打发等待时间,还能瞬间激活情感。如果人手允许,服务员在落座时也可以轻声提示:“我们为每位妈妈准备了一张祝福卡,欢迎您写下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一出口,餐桌的氛围立刻从吃饭变成了陪妈妈庆祝节日。
现在很多的家庭节日外出聚餐,虽然都是由孩子安排、点菜、买单,母亲坐在那笑着应和,实际上却没有机会成为主角。而一张简单的贺卡,能悄无声息地让她成为这顿饭的真正主角。
最重要的是这个做法成本极低,但情感穿透力极强。哪怕只是一句“妈妈幸苦了”,对一位母亲而言,都是一份宝贵的节日礼物。
02 物:在菜品上花小心思
节日限定菜单不等于复杂菜单,母亲节的特别感往往藏在一道熟悉菜肴的细节里。
对于社区家庭式中餐馆来说,我倒是更建议从“妈妈的味道”出发,对现有菜单进行微调和情感包装,而不是额外针对节日研发新菜、增加成本。比如有电子菜单的餐厅可以临时更改一下菜品的名字,让一些经典家常菜变得更有妈妈的味道。
母亲节当天,餐厅还可以为每桌母亲顾客免费赠送一道成本不高的小甜品,例如自制红糖糍粑、小碗绿豆汤。这种用“甜”来表达感谢的仪式感,非常契合中餐文化中情感含蓄、以食寄情的特点。
03 景:让员工成为传递情感的媒介
如果餐厅无法了解顾客与顾客妈妈们的故事,那不妨先从餐厅员工下手,借用餐厅员工和母亲的故事,让员工成为情感传递媒介。
餐厅可以提前几天征集员工与母亲的合影,并记录每位员工“记忆中的妈妈菜”故事梗概,在餐厅门口的等候区域设立简单的“妈妈的味道”主题墙。这个区域不需要太复杂的装饰,仅需放置一些员工母亲年轻与近年的对比照,并配上一些简易的手写菜谱,餐厅店员可以在顾客进店时,引导顾客观看主题墙,并让顾客为墙上“最想复刻的妈妈菜”投票。
在顾客用餐时,员工也可以主动提及他们和自己母亲的故事,一些常见的话术如下,“这道雪菜黄鱼汤参考了林阿姨(指某员工)妈妈的诀窍:加半勺猪油提香却不见油腻”。当顾客询问主题墙上的内容时,员工也可以引导顾客尝试餐厅菜品:“您看到门口主厨妈妈那道红糖糍粑了吗?妈妈说饿着肚子的人尝不出甜,所以我们的点心现蒸现上”。
这一方法最大的原理是将抽象亲情转化为可视化、可互动的具体体验,并通过话术设计实现情感价值向菜品价值的自然转化。
04 声:用声音传达“心声”
音乐,是最能唤起人情感记忆的媒介之一,尤其是和家有关的旋律。
作为餐厅老板,你不需要花钱请乐队或更换音响,只需提前策划一份妈妈的歌单,在母亲节当天循环播放,就能立刻让小店氛围变得柔和、亲切,甚至有家的味道。
在音乐的选择上,可以从轻音乐或钢琴曲入手,有助于营造一个放松温暖的用餐环境。一些世界范围内的“妈妈歌”,如钢琴版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西方的《Mama》等也非常适合在母亲节播放。
当然,餐厅也可以鼓励顾客为妈妈点歌,很多人会等着听自己点的歌,或听别人怎么表达母爱,这无形中也提升了翻桌率之外的附加消费机会。
母亲节营销的本质,是帮助顾客完成情感表达的仪式。
当窗棂映出子女为母亲整理头发的剪影,当碗里升腾的热气模糊了妈妈的笑纹,这些瞬间本身便是最好的装饰。
祝天底下所有妈妈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