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各地却不断传来独立餐厅“扛不住”而永久歇业的消息。对于长期关注餐饮行业的人来说,这种“关关开开”的现象犹如生命的轮回:老餐厅黯然谢幕,新餐厅蓄势待发。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融入大众日常生活、陪伴一代人记忆的餐厅而言,关闭总是令人惋惜。而从2024年末到2025年初的大量歇业案例中,我们或许能进一步洞察今年餐饮行业将要面临的种种挑战。
1. 经营环境“内忧外患”:挑战扑面而来
多家餐厅业主一致提到,从疫情开始至今,“外部环境恶化”几乎是所有关店的共同理由。无论是高企的食材成本、不断上涨的租金,还是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劳动力成本的攀升,都让餐厅经营者叫苦不迭。许多人在“咬牙坚持”与“及时止损”之间挣扎,最终只能选择退出。
- 成本压力难以承受:
西雅图一间名为 Bebop Waffle Shop 的餐厅在最低工资上涨后无法再负担人力成本,最终关门。对于这位老板而言,每名员工每小时3.51美元的额外支出,已经让原本脆弱的利润空间荡然无存。 - 疫情后消费习惯转变:
曾备受赞誉的 Guerrilla Tacos 在洛杉矶经营了13年,但疫情后客流与营收始终无法回到从前,合伙人在告别公告中直言:“我们曾希望情况能好转,但事实并非如此。”
餐厅业务网站新闻截图
2. 经营不易:餐饮从业者的现实困境
在纽约,《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Yannick Benjamin 讲述了自己的餐厅 Contento 关门的经历:物价飞涨、治安恶化造成的额外安保支出,以及利润持续下滑,让他不得不一边打理餐厅,一边在其他地方全职工作来维持医保。
“在美国同时做小企业主和身患残疾的意义,就是一场残酷的算术题。”
正是这种无奈和无力,迫使他在餐厅尚未实现盈利之前就黯然退出了行业。
3. 老牌名店的谢幕:人生与商业的交织
除了“年轻”餐厅的倒下,也有一些经营数十年的老字号在这波浪潮中选择功成身退:
- 退休与交接:
- 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经营了40年的 Fenwick’s,因业主上了年纪准备退休而关闭。
- 主厨 Julian Serrano 在拉斯维加斯经营多家高端餐厅,也在今年选择收回所有业务,宣布退休。
- 圣马特奥的 Sushi Sam Edomata,同样因创始人 Sam Sugiyama 退休而画上句号。
- 买家“临阵脱逃”:
新泽西州莫里斯敦的高端餐厅 Jockey Hollow Kitchen and Bar 原本谈妥买家,但对方在最后一刻放弃收购,让店主不得不选择关店止损。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餐饮行业的生命周期既受时代与市场变化的影响,也与业主的人生规划、资本对接等因素交织在一起。
4. 从失意到新生:市场永不停歇的“迭代”
值得关注的是,关店潮并未阻挡新餐厅和新概念的诞生。尤其是在年轻创业者和投资者看来,哪怕当下风险颇多,但仍旧看好餐饮业的长远机会,于是大胆进场、寻求创新。餐饮市场总是如此,在旧的告别声中不断涌现新的希望。
5. 写在最后:寒冬并非终点,餐饮人需更加从容应对
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和纷至沓来的新机会,餐饮人或许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准备:
- 优化成本结构:尝试新的供应链模式或精细化管理,平衡食材质量与成本。
- 关注顾客需求变化:疫情后消费者习惯、口味与外出就餐频次均有所改变,如何通过营销方式和产品创新来迎合(或培养)新需求,值得深入思考。
- 灵活的经营策略:包括合理的人员配置、更高效的菜品研发,以及在租约谈判或选址上留有策略余地。
- 寻找差异化定位: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小众特色或创新体验为卖点,或许能杀出重围。
“餐饮业始终在动态演变中前行。” 关店固然让人唏嘘,但同时也为新创意与新力量腾出空间。对于2025年的餐饮业而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持续进化”仍是唯一出路。唯有在新挑战下寻求突围之策、洞察市场动向,才能让更多餐厅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焕发新的生机。
欢迎分享与转发,期待与更多餐饮人共同探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