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周三宣布对全球多国实施大规模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这一举措不仅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更使本已面临客流下滑与成本压力的餐饮业雪上加霜。
分析显示,餐饮业将成为关税政策的最早受害者之一,尤其是依赖进口生鲜食材的企业,可能面临价格震荡与消费者流失的双重挑战。
生鲜供应链承压:无法储存的“高价食材”
据餐厅业务网和巴伦周刊的相关报道,与其他可囤积库存的行业不同,餐饮业高度依赖新鲜食材的即时采购。例如,牛油果、浆果和热带水果等易腐产品无法长期储存,进口成本上升将直接推高菜单价格。美国国家餐饮协会(NRA)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米歇尔·科尔斯莫(Michelle Korsmo)警告称:“大规模关税将迫使餐饮经营者调整策略以维持运营。许多餐厅的利润本就微薄,食材成本每上涨1%,都可能让一家社区餐馆关门。”
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USDA ERS)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市场中59%的新鲜水果和35%的新鲜蔬菜依赖进口。以牛油果为例,墨西哥供应了美国80%的需求(年进口量约23亿磅),而加州本土产量仅占10%。即便加州近年来扩大种植面积,仍受制于干旱和水资源限制,无法填补缺口。
南美和中美洲国家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主导了全球牛油果、香蕉和咖啡等作物的生产。例如,秘鲁和智利合计供应美国60%的鲜食葡萄,而墨西哥的冬季草莓几乎垄断了美国市场。一旦这些国家的进口关税提高,美国本土无法在短期内找到替代供应源。
成本转嫁困境:菜单涨价或流失顾客
餐饮业的食材与包装成本约占营收的30%,而过去五年食品价格已上涨40%,但菜单价格仅提高30%。科尔斯莫指出,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进一步涨价可能导致客流量下降。例如,加州餐饮业去年已出现客流下滑趋势,而关税将加剧这一危机。
大型连锁品牌如橄榄园母公司Darden Restaurants表示,其80%的食材采购自美国本土,但仍需通过库存管理和替代采购策略缓解风险。其首席财务官拉杰什·维南(Rajesh Vennam)在财报会议上透露:“我们正在与供应商重新谈判长期合同,并探索东南亚和东欧的替代货源,但短期内成本压力难以避免。”
Shake Shack首席财务官凯瑟琳·福格蒂(Katherine Fogertey)则称“海外风险有限”,但行业整体仍面临压力。例如,依赖进口海鲜的日料连锁店“寿司郎”表示,挪威三文鱼和日本和牛的关税若提高10%,单店月成本将增加5,000美元。
经济衰退阴云:股市暴跌与消费紧缩
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动荡,道琼斯指数周四早盘暴跌超1000点,标普500餐饮指数下跌2%。以麦当劳、百胜集团为代表的跨国快餐巨头股价逆势上涨,因其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程度较高;而Cracker Barrel、Brinker International(Chili’s母公司)等依赖本土市场的休闲餐饮品牌跌幅超8%。
亚特兰大联储预测,一季度GDP将萎缩3.7%,创2020年疫情以来最大跌幅。摩根大通与高盛分别将衰退概率上调至40%和35%。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三个月下滑,低收入群体对餐饮消费的削减尤为明显。此前,美国劳工部数据就显示,2024年家庭外出就餐支出占比已降至4.2%,为十年来最低水平。
Chuck E. Cheese母公司CEC娱乐的6.6亿美元债券发行遇冷,投资者因担忧关税引发的经济衰退而要求更高风险溢价。中小型餐厅更面临生存危机:全美餐饮协会调查显示,32%的独立餐厅表示“可能在六个月内倒闭”,而连锁品牌的扩张计划平均缩减了40%。
行业呼吁豁免:食品不应成为贸易战筹码
NRA正敦促白宫将食品与饮料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科尔斯莫强调:“餐饮业需要稳定的新鲜食材供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但美国农业产能无法单独支撑这一目标。”得克萨斯州餐饮协会警告,关税将推高食品成本,威胁就业与消费者体验。
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25%关税时,美国农民损失惨重。此次关税范围更广,涉及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可能引发更剧烈的市场震荡。
餐饮业的生存博弈
关税政策为餐饮业带来的不仅是成本危机,更是对全球供应链与消费信心的考验。在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价格策略与顾客留存,将成为行业存亡的关键。一些企业开始尝试“本地化采购+预制菜”组合策略,或推出低价套餐吸引预算敏感的消费者。然而,若关税长期持续,美国餐饮业可能面临结构性调整——从依赖全球化供应链转向区域化、小规模的经营模式。
这场贸易战的最终代价,或许将由每一个普通消费者买单:更少的菜品选择、更高的价格,以及消失的社区餐馆。